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导言 | 第10-17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一、国外文献研究 | 第11-12页 |
二、国内文献研究 | 第12-14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框架 | 第14-15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一、文献研究法 | 第15页 |
二、理论研究法 | 第15-16页 |
三、案例研究法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科技企业孵化器相关理论探讨 | 第17-20页 |
第一节 系统理论 | 第17页 |
第二节 区域创新理论 | 第17-18页 |
第三节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 第18页 |
第四节 专业分工理论 | 第18-20页 |
第三章 科技企业孵化器及其功能 | 第20-27页 |
第一节 科技企业孵化器的产生 | 第20-21页 |
第二节 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构成要素 | 第21-23页 |
一、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共享空问 | 第22页 |
二、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共享服务体系 | 第22页 |
三、管理人员和优惠政策 | 第22-23页 |
第三节 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功能 | 第23-27页 |
一、实现社会效益的功能 | 第23-24页 |
二、实现经济效益的功能 | 第24-25页 |
三、培养人才的功能 | 第25-27页 |
第四章 昆明经开区X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运营现状 | 第27-41页 |
第一节 基本情况 | 第27-28页 |
第二节 服务运营模式分析 | 第28-32页 |
一、在孵化科技企业服务运营模式 | 第28-30页 |
二、运营盈利模式 | 第30-32页 |
第三节 进驻条件及毕业条件 | 第32页 |
一、申请进驻条件 | 第32页 |
二、毕业企业认定标准 | 第32页 |
第四节 运营结果 | 第32-41页 |
一、运营概况 | 第32-33页 |
二、入驻企业行业分布情况 | 第33-34页 |
三、提供服务情况 | 第34-35页 |
四、X孵化器投资、运营收支占比情况 | 第35-36页 |
五、入驻企业关注因素及满意因素分析 | 第36-37页 |
六、在孵企业及毕业企业情况 | 第37页 |
七、孵化器企业发展情况 | 第37-38页 |
八、政府对孵化器的影响 | 第38-40页 |
九、优秀产学研案例 | 第40-41页 |
第五章 昆明经开区X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41-47页 |
第一节 区域同质化竞争严重及孵化器提供的服务资源利用率偏低 | 第41-42页 |
第二节 运营机制不够完善 | 第42-44页 |
一、房地产属性较重 | 第42页 |
二、经营上的重引进、轻孵化 | 第42-43页 |
三、对孵化企业的选择不当 | 第43页 |
四、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 第43-44页 |
第三节 政府参与过度,孵化器职能未得到充分发挥 | 第44-45页 |
第四节 资金支撑不足和融资渠道不畅 | 第45-46页 |
第五节 创业文化、品牌效应以及产学研合作模式的缺失 | 第46-47页 |
第六章 昆明经开区X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对策 | 第47-54页 |
第一节 自身的建设方面 | 第47-52页 |
一、构建合理的组织和公司治理结构 | 第47页 |
二、明确发展定位 | 第47-48页 |
三、完善进出机制 | 第48-49页 |
四、提高服务质量 | 第49-50页 |
五、组建一支专业的服务团队 | 第50页 |
六、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创新环境建设 | 第50-51页 |
七、实现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品牌化运作 | 第51页 |
八、完善融资体系及评价体系 | 第51-52页 |
第二节 外部环境及政府引导方面 | 第52-54页 |
一、优化外部环境 | 第52页 |
二、制定发展规划 | 第52页 |
三、完善产业政策 | 第52页 |
四、重视人才政策 | 第52-53页 |
五、拓宽融资渠道 | 第53-54页 |
第七章 未来展望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附录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