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8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3 相关概念界定 | 第9-11页 |
1.3.1 税收负担的内涵 | 第9-10页 |
1.3.2 税收负担的衡量 | 第10-11页 |
1.4 研究思路 | 第11-12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页 |
2.2 国内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 | 第12-15页 |
2.3 述评 | 第15-16页 |
第三章 商业银行税收负担现状分析 | 第16-26页 |
3.1 商业银行税收制度的演进 | 第16-17页 |
3.2 税收负担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 第17-20页 |
3.2.1 税收负担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 | 第17页 |
3.2.2 税收负担加重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 | 第17-18页 |
3.2.3 税收负担影响商业银行的业务选择 | 第18-20页 |
3.2.4 税收负担过重会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 | 第20页 |
3.3 商业银行现行税收体系 | 第20-23页 |
3.3.1 商业银行现行税收体系的税种构成 | 第20-22页 |
3.3.2 商业银行税收收入构成 | 第22-23页 |
3.4 商业银行税收负担的国内外比较 | 第23-24页 |
3.4.1 中国商业银行营业税税收负担与国际比较 | 第23页 |
3.4.2 中国商业银行所得税税负与国际比较 | 第23-24页 |
3.5 商业银行名义税负与其他行业的比较 | 第24-25页 |
3.6 小结 | 第25-26页 |
第四章 工商银行税收负担评估模型的建立与运用 | 第26-37页 |
4.1 商业银行税收负担评估指标的建立 | 第26页 |
4.2 样本选取 | 第26-27页 |
4.3 商业银行税收负担模型的建立 | 第27-28页 |
4.3.1 样本税负情况 | 第27-28页 |
4.3.2 行业税负水平 | 第28页 |
4.3.3 离散系数及行业税负标准差 | 第28页 |
4.3.4 税负预警区间 | 第28页 |
4.3.5 税负差异率 | 第28页 |
4.4 工商银行税收负担模型评估结果分析 | 第28-35页 |
4.4.1 工商银行营业税税收负担评估结果分析 | 第28-31页 |
4.4.2 工商银行城建税税收负担评估结果分析 | 第31-32页 |
4.4.3 工商银行教育费附加税收负担评估结果分析 | 第32-33页 |
4.4.4 工商银行所得税税收负担评估结果分析 | 第33-35页 |
4.5 工商银行税收负担偏重的成因分析 | 第35-37页 |
4.5.1 宏观角度分析 | 第35-36页 |
4.5.2 微观角度分析 | 第36页 |
4.5.3 人力资源角度分析 | 第36-37页 |
第五章 工商银行降低税收负担的措施与建议 | 第37-43页 |
5.1 经营模式的升级与转变 | 第37-38页 |
5.1.1 大力发展中间业务 | 第37页 |
5.1.2 鼓励工商银行进一步推动金融创新 | 第37-38页 |
5.2 业务流程上的优化 | 第38-39页 |
5.2.1 对抵债资产的管理 | 第38页 |
5.2.2 充分利用财务会计制度 | 第38-39页 |
5.3 明确税收筹划思路 | 第39-40页 |
5.3.1 树立正确的税收筹划意识 | 第39-40页 |
5.3.2 充分利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 | 第40页 |
5.3.3 适度利用税收优惠政策 | 第40页 |
5.4 提高业务素质、强化税收业务流程管理 | 第40-42页 |
5.4.1 从人才选拔上侧重对税收管理的考核 | 第40-41页 |
5.4.2 将税收筹划渗透各个业务流程 | 第41-42页 |
5.5 加强和监管部门的沟通 | 第42-43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