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S地热井矿渣/粉煤灰可自降解水泥的实验研究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0-22页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1.2.1 暂堵材料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2 碱激发水泥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2.3 地热水泥的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2.4 APIG级油井水泥强度衰退机理 | 第18-19页 |
1.3 存在的问题 | 第19页 |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1.5 主要完成工作量和取得成果 | 第20-22页 |
第2章 矿渣/粉煤灰可自降解水泥的组成及反应机理 | 第22-36页 |
2.1 矿渣的形成、作用和性能 | 第22-26页 |
2.1.1 矿渣的形成和作用 | 第23-24页 |
2.1.2 矿渣的性能 | 第24-26页 |
2.1.3 矿渣的相关标准规范 | 第26页 |
2.2 碱-激发矿渣的水化机理及产物 | 第26-29页 |
2.3 粉煤灰的形成、分类和性能 | 第29-33页 |
2.3.1 粉煤灰的形成与分类 | 第29-30页 |
2.3.2 粉煤灰物理化学性质和作用 | 第30-31页 |
2.3.3 粉煤灰的相关标准规范 | 第31-33页 |
2.4 碱-激发粉煤灰的水化机理及产物 | 第33-34页 |
2.5 降解机理分析 | 第34-35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3章 矿渣/粉煤灰可自降解水泥实验 | 第36-57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36-40页 |
3.1.1 矿渣 | 第36-37页 |
3.1.2 粉煤灰 | 第37-38页 |
3.1.3 硅酸钠 | 第38页 |
3.1.4 羧甲基纤维素钠(CMC) | 第38-39页 |
3.1.5 水泥 | 第39-40页 |
3.2 实验仪器 | 第40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40页 |
3.4 实验设计及数据测试 | 第40-51页 |
3.4.1 CMC热重分析 | 第40-42页 |
3.4.2 矿渣/粉煤灰需水量测试 | 第42-44页 |
3.4.3 凝结时间测试 | 第44-45页 |
3.4.4 抗压强度测试 | 第45-48页 |
3.4.5 CMC加量对降解效果的影响 | 第48-51页 |
3.5 确定配方 | 第51-54页 |
3.6 流变性评价 | 第54-56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4章 矿渣/粉煤灰可自降解水泥综合性能评价 | 第57-63页 |
4.1 凝结时间评价 | 第57-58页 |
4.2 失水量评价 | 第58-59页 |
4.3 游离液评价 | 第59页 |
4.4 沉降稳定性评价 | 第59-60页 |
4.5 耐酸性评价 | 第60-61页 |
4.6 XRD实验分析 | 第61-62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3-64页 |
5.1 结论 | 第63页 |
5.2 建议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