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金属结构论文--组合结构论文

钢—混凝土组合简支梁界面非线性与徐变耦合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第1章 绪论第10-19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8页
        1.2.1 钢-混凝土组合梁界面非线性研究现状第11-14页
        1.2.2 钢-混凝土组合梁徐变效应研究现状第14-17页
        1.2.3 钢-混凝土组合梁界面非线性与徐变耦合研究现状第17-18页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8-19页
第2章 组合梁混凝土徐变分析理论第19-32页
    2.1 混凝土徐变效应理论基础第19-26页
        2.1.1 徐变描述方法第19-20页
        2.1.2 徐变分析的基本假定第20-21页
        2.1.3 徐变计算理论第21-26页
    2.2 混凝土徐变效应计算方法与预测模型第26-31页
        2.2.1 徐变计算方法总则第26-27页
        2.2.2 徐变表达式第27-28页
        2.2.3 徐变预测模型第28-31页
    2.3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3章 组合梁界面非线性分析理论第32-45页
    3.1 组合梁界面非线性分析方法第32-35页
        3.1.1 接触第32页
        3.1.2 接触面相互作用第32-33页
        3.1.3 接触算法第33-35页
    3.2 组合梁界面非线性分析模型第35-44页
    3.3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4章 钢-混凝土简支组合梁数值模拟第45-71页
    4.1 钢-混凝土组合梁试验第45-51页
        4.1.1 试件第45页
        4.1.2 材料性质第45-51页
    4.2 有限元软件第51-54页
    4.3 空间非线性理论第54-58页
    4.4 空间有限元模型第58-64页
        4.4.1 材料第59-63页
        4.4.2 单元类型第63-64页
        4.4.3 界面模拟第64页
        4.4.4 边界条件与加载过程第64页
    4.5 计算结果及与试验结果对比第64-70页
        4.5.1 拟合曲线法第64-67页
        4.5.2 有效模量法第67-68页
        4.5.3 CEB-FIP90预测模型法第68-69页
        4.5.4 ACI209预测模型法第69-70页
    4.6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5章 参数敏感性分析第71-79页
    5.1 混凝土强度第71-74页
    5.2 连接度第74-76页
    5.3 混凝土龄期第76-78页
    5.4 本章小结第78-79页
结论与建议第79-80页
致谢第80-81页
参考文献第81-85页
附录1 徐变子程序(SUBROUTINE CREEP)第85-87页
附录2 徐变子程序(SUBROUTINE CREEP)第87-8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心理契约对志愿者EVLN行为反应的影响:违背和信任的中介作用
下一篇:青少年学生经济自立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