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2-18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理论意义 | 第13页 |
2、现实意义 | 第13-14页 |
(三)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1、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2、国内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四) 研究方法和思路 | 第16-18页 |
1、研究方法 | 第16页 |
2、研究思路 | 第16-18页 |
一、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18-23页 |
(一)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8-20页 |
1、志愿者 | 第18页 |
2、青年志愿者 | 第18-19页 |
3、志愿服务与公共服务 | 第19页 |
4、志愿精神及公共服务意识 | 第19-20页 |
(二)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0-23页 |
1、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第20-21页 |
2、公民社会理论 | 第21-23页 |
二、青年志愿者参与乌审旗公共服务现状调查 | 第23-27页 |
(一) 乌审旗青年志愿者参与公共服务调查情况 | 第23页 |
(二) 乌审旗青年志愿者参与公共服务特点分析 | 第23-25页 |
1、被调查人员特征 | 第23-24页 |
2、志愿服务类型特征 | 第24-25页 |
3、参与志愿服务的渠道特征 | 第25页 |
(三) 乌审旗青年志愿者参与公共服务取得的主要成绩 | 第25-27页 |
1、参与重大节庆赛事,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 第26页 |
2、助推"三城联创"工作 | 第26页 |
3、开展具有共青团品牌特色的"三关爱"行动 | 第26页 |
4、大力弘扬青年志愿服务精神 | 第26-27页 |
三、青年志愿者参与乌审旗公共服务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 第27-33页 |
(一) 乌审旗青年志愿者参与公共服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7-30页 |
1、志愿服务经费不足 | 第27页 |
2、青年志愿者参与积极性不高 | 第27-28页 |
3、管理不规范,缺少长期规划 | 第28页 |
4、青年志愿者无法获得固定的社会保障保护 | 第28-29页 |
5、关于青年志愿者的法律和法规不健全 | 第29-30页 |
6、活动范围较小、招募和参与主体单一 | 第30页 |
(二) 乌审旗青年志愿者参与公共服务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30-33页 |
1、当地社会发展状况对青年志愿者参与社会公共服务制约明显 | 第30页 |
2、青年志愿者对公共服务的认识和责任感不足 | 第30-31页 |
3、"多头管理"导致管理混乱,组织内部管理松散 | 第31页 |
4、保障机制不健全是根本原因 | 第31-32页 |
5、相关立法滞后,现有法律可操作性不强 | 第32页 |
6、青年志愿者组织社会化运作不足,组织之间合作程度低 | 第32-33页 |
四、国内外青年志愿者参与公共服务的发展及案例启示 | 第33-39页 |
(一) 西方发达国家公共服务发展现状及特征 | 第33-35页 |
1、保障机制行之有效 | 第34页 |
2、服务主体社会化充分 | 第34页 |
3、公共参与比例较大 | 第34页 |
4、有充足的经费保障 | 第34-35页 |
(二) 我国发达地区和城市青年志愿者参与公共服务现状 | 第35-36页 |
(三) 制度保障方面的案例及启示 | 第36-37页 |
1、法律保障 | 第36页 |
2、政策支持 | 第36-37页 |
3 、机构建设 | 第37页 |
(四) 队伍建设方面的案例及启示 | 第37-38页 |
1、招募及培训 | 第37页 |
2、组织管理 | 第37页 |
3、激励与评价 | 第37-38页 |
(五) 服务开展方面的案例及启示 | 第38-39页 |
五、促进青年志愿者参与乌审旗公共服务的对策及建议 | 第39-42页 |
(一) 加大政府和社会大众对青年志愿者的支持力度,多方筹措经费 | 第39页 |
(二) 加大志愿精神和文化的宣传力度,转变青年志愿者思想观念 | 第39-40页 |
(三) 提升管理方式,优化青年志愿者队伍结构 | 第40页 |
(四) 建议将青年志愿者纳入社会保障体系 | 第40-41页 |
(五) 加快青年志愿者立法进程,完善志愿服务法律法规体系 | 第41页 |
(六) 建立社会化市场运作参与机制,推进公共服务项目化建设 | 第41-42页 |
六、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附录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