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理论与现实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5-19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2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2 朝阳市网络诉求调处现状分析 | 第19-33页 |
2.1 网络诉求的内涵界定 | 第19-23页 |
2.1.1 网络诉求的概念 | 第19页 |
2.1.2 网络诉求的构成要素 | 第19-20页 |
2.1.3 朝阳市网络诉求类型 | 第20-23页 |
2.2 朝阳市网络诉求案件调处现状 | 第23-30页 |
2.2.1 近三年朝阳市网络诉求情况 | 第23-24页 |
2.2.2 市民网络留言板诉求办理及调处情况 | 第24-26页 |
2.2.3 市长、局长信箱诉求办理及调处情况 | 第26-28页 |
2.2.4 12345市长热线诉求办理及调处情况 | 第28-30页 |
2.3 朝阳市当前网络诉求案件调处机制的问题分析 | 第30-33页 |
2.3.1 缺少部门间协调 | 第30-31页 |
2.3.2 绩效考评机制不完善 | 第31页 |
2.3.3 缺少诉求反馈机制 | 第31页 |
2.3.4 对案件缺少筛选和审核 | 第31-33页 |
3 朝阳市网络诉求案件调处机制的方案构建 | 第33-49页 |
3.1 建立朝阳市网络诉求调处机制的目的 | 第33-34页 |
3.1.1 建立合理的网络诉求办理流程 | 第33页 |
3.1.2 有效监督各业务部门 | 第33-34页 |
3.1.3 及时解决投诉人困难 | 第34页 |
3.2 构建合理朝阳市网络诉求调处机制 | 第34-42页 |
3.2.1 搭建网络诉求办理新平台 | 第35-37页 |
3.2.2 设立完善规范的办理流程 | 第37-39页 |
3.2.3 完善绩效考核机制 | 第39-40页 |
3.2.4 绩效反馈 | 第40-41页 |
3.2.5 对诉求内容定期分析 | 第41-42页 |
3.3 朝阳市网络诉求调处机制的SWOT分析 | 第42-49页 |
3.3.1 优势(Strengths)分析 | 第43-44页 |
3.3.2 劣势(Weaknesses)分析 | 第44-45页 |
3.3.3 机会(Opportunities)分析 | 第45-46页 |
3.3.4 风险(Threats)分析 | 第46-47页 |
3.3.5 朝阳市网络诉求调处机制SWOT分析的战略建议 | 第47-49页 |
4 朝阳市网络诉求调处的保障机制 | 第49-54页 |
4.1 加强网络诉求工作保障 | 第49-50页 |
4.1.1 资金保障 | 第49页 |
4.1.2 技术保障 | 第49-50页 |
4.1.3 宣传保障 | 第50页 |
4.2 建立部门联动机制 | 第50-51页 |
4.2.1 明确职能定位 | 第50页 |
4.2.2 落实责任制度 | 第50-51页 |
4.2.3 实现部门联动 | 第51页 |
4.3 加强对网络诉求调处人员的培训 | 第51-52页 |
4.3.1 加大行政主体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培训 | 第51页 |
4.3.2 进行软件操作技能培训 | 第51-52页 |
4.3.3 进行沟通技巧和文字整理能力的培训 | 第52页 |
4.4 设立诉求办理通报和奖惩机制 | 第52-53页 |
4.4.1 建立定期通报制度 | 第52-53页 |
4.4.2 办理成绩纳入单位年度考核 | 第53页 |
4.4.3 建立优秀办件人奖励机制 | 第53页 |
4.5 加强社会监督 | 第53-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附录A 访谈提纲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