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9-19页 |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第9-11页 |
1.1.1 选题的背景 | 第9-10页 |
1.1.2 选题的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7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1.2.3 研究评述 | 第16-17页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思路和方法 | 第17-18页 |
1.3.1 主要内容和思路 | 第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4 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第18-19页 |
2 私募股权投资和公司治理的相关理论 | 第19-25页 |
2.1 公司治理的基本理论 | 第19-21页 |
2.1.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19页 |
2.1.2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9-20页 |
2.1.3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20-21页 |
2.2 私募股权投资的双层委托代理关系 | 第21-23页 |
2.2.1 投资人与私募股权基金的委托代理关系 | 第22页 |
2.2.2 私募股权基金与被投资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 | 第22-23页 |
2.3 私募股权投资介入公司治理的相关理论 | 第23-25页 |
2.3.1 私募股权的介入动因 | 第23-24页 |
2.3.2 私募股权的介入方式 | 第24-25页 |
3 G公司案例介绍 | 第25-32页 |
3.1 G公司的行业发展背景和基本情况 | 第25页 |
3.2 引入私募股权投资前G公司的治理现状 | 第25-29页 |
3.2.1 G公司治理的组织框架 | 第25-26页 |
3.2.2 G公司治理的机制和流程 | 第26-27页 |
3.2.3 G公司治理绩效评价 | 第27-29页 |
3.3 引入私募股权投资的过程 | 第29-32页 |
4 引入私募股权投资前G公司治理中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2-38页 |
4.1 G公司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2-34页 |
4.1.1 股权结构不够合理 | 第32页 |
4.1.2 决策权行使过于集中 | 第32-33页 |
4.1.3 激励约束相当随意 | 第33页 |
4.1.4 权力监督形同虚设 | 第33-34页 |
4.1.5 管理人才较为贫乏 | 第34页 |
4.2 G公司治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 第34-38页 |
4.2.1 疏于践行现代治理理念 | 第34-35页 |
4.2.2 未能制定企业战略规划 | 第35页 |
4.2.3 管理运行总体协调性差 | 第35-36页 |
4.2.4 企业文化体系建设滞后 | 第36页 |
4.2.5 员工参与治理基本忽略 | 第36-38页 |
5 引入私募股权投资对G公司治理的影响分析 | 第38-45页 |
5.1 私募股权投资对G公司治理的影响分析 | 第38-41页 |
5.1.1 股权比例得到优化升级 | 第38-40页 |
5.1.2 董事会运行机制迅速改善 | 第40页 |
5.1.3 激励约束作用显著发挥 | 第40-41页 |
5.2 G公司引入私募股权投资后的效果评价 | 第41-44页 |
5.2.1 G公司财务评价 | 第41-43页 |
5.2.2 G公司品牌评价 | 第43-44页 |
5.3 案例分析小结 | 第44-45页 |
6 结论与对策建议 | 第45-50页 |
6.1 本文结论 | 第45-46页 |
6.2 几点启示和建议 | 第46-50页 |
6.2.1 从中小企业层面的一些建议 | 第46-47页 |
6.2.2 从私募基金层面的一些建议 | 第47-48页 |
6.2.3 从政府决策层面的一些建议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