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贵重金属论文--金论文

南秦岭汉阴北部金矿田陆内造山期构造—岩浆—成矿规律及成矿模式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4页
    1.1 选题依据与意义第12-16页
        1.1.1 国内外金矿勘查研究现状第12-13页
        1.1.2 矿田地质学研究历史、进展及意义第13-15页
        1.1.3 南秦岭汉阴北部金矿田研究意义第15-16页
    1.2 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第16页
    1.3 工作区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第16-20页
        1.3.1 地质及物化探工作第16-18页
        1.3.2 科研工作基础第18-19页
        1.3.3 主要存在问题第19-20页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20-21页
    1.5 主要完成工作量第21-22页
        1.5.1 参与实际工作情况第21-22页
        1.5.2 论文完成实物工作量第22页
    1.6 主要研究成果和创新第22-24页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第24-35页
    2.1 区域大地构造位置及背景第24-27页
        2.1.1 旬阳-镇安韧性滑脱逆冲推覆带第26页
        2.1.2 石泉-神河韧性滑脱逆冲推覆带第26页
        2.1.3 紫阳-平利韧性滑脱逆冲推覆带第26-27页
    2.2 地层区划和构造层特征第27-31页
        2.2.1 中新生界构造层第27页
        2.2.2 古生界沉积盖层构造层第27-30页
        2.2.3 中新元古界过渡基底构造层第30-31页
    2.3 区域岩浆岩第31页
    2.4 区域构造演化史第31-35页
        2.4.1 前寒武纪基底形成阶段第32页
        2.4.2 古生代沉积盖层发育阶段第32-33页
        2.4.3 早中生代板块碰撞造山阶段第33页
        2.4.4 中-晚中生代陆内造山阶段第33-34页
        2.4.5 新生代断块隆升改造阶段第34-35页
第三章 矿田及典型矿区地质特征第35-54页
    3.1 汉阴北部金矿田地质特征第35-40页
        3.1.1 矿田地层第35-36页
        3.1.2 矿田构造第36-40页
        3.1.3 矿田岩浆岩第40页
    3.2 金斗坡矿区地质特征第40-43页
        3.2.1 矿区地质概况第40页
        3.2.2 矿床及矿体地质特征第40-41页
        3.2.3 矿石特征第41-43页
    3.3 黄龙矿区地质特征第43-48页
        3.3.1 矿区地质概况第43-44页
        3.3.2 矿床及矿体地质特征第44-45页
        3.3.3 矿石特征第45-48页
    3.4 长沟矿区地质特征第48-54页
        3.4.1 矿区地质概况第48页
        3.4.2 矿床及矿体地质特征第48-51页
        3.4.3 矿石特征第51-54页
第四章 汉阴北部金矿田脆-韧性剪切带特征及控矿性研究第54-76页
    4.1 汉阴北部金矿田脆-韧性剪切带总体特征第54-58页
        4.1.1 脆-韧性剪切带DSZ1(RF3)基本特征第54-55页
        4.1.2 脆-韧性剪切带DSZ2(RF4)基本特征第55页
        4.1.3 脆-韧性剪切带DSZ3(RF5)基本特征第55-58页
        4.1.4 脆-韧性剪切带DSZ4基本特征第58页
        4.1.5 脆-韧性剪切带DSZ5基本特征第58页
    4.2 金斗坡矿区脆-韧性剪切带特征第58-61页
        4.2.1 RF3-1 脆-韧性剪切带第58-59页
        4.2.2 RF3-2 脆-韧性剪切带第59-60页
        4.2.3 RF3-3 脆-韧性剪切带第60-61页
    4.3 黄龙矿区脆-韧性剪切带特征第61-63页
        4.3.1 RF4-1 脆-韧性剪切带第61-62页
        4.3.2 RF4-2 脆-韧性剪切带第62-63页
        4.3.3 RF4-3 脆-韧性剪切带第63页
    4.4 长沟矿区脆-韧性剪切带特征第63-64页
        4.4.1 RF5-1 脆-韧性剪切带第64页
        4.4.2 RF5-2 脆-韧性剪切带第64页
    4.5 汉阴北部脆-韧性剪切带控矿性分析第64-70页
        4.5.1 脆-韧性剪切带控制矿床空间分布第64-65页
        4.5.2 次级断层破碎带控制矿体产出部位第65-70页
    4.6 汉阴北部脆-韧性剪切作用时代第70-76页
        4.6.1 宁陕断裂变形时代第70-72页
        4.6.2 安康断裂变形时代第72-74页
        4.6.3 汉阴北部脆-韧性剪切作用时代讨论第74-76页
第五章 汉阴北部地区S_2面理特征及其控矿性研究第76-86页
    5.1 矿田S_2面理总体特征第76页
    5.2 典型矿区S_2面理基本特征第76-80页
        5.2.1 金斗坡矿区S_2面理特征第76-78页
        5.2.2 黄龙矿区S_2面理基本特征第78-79页
        5.2.3 长沟矿区S_2面理基本特征第79-80页
    5.3 S_2面理同金矿化关系研究第80-85页
        5.3.1 S_2面理控制载金矿物的分布第80-82页
        5.3.2 S_2面理控制金矿(化)体的空间展布第82-85页
    5.4 小结第85-86页
第六章 典型矿区不同期次石英脉流体包裹体特征研究第86-106页
    6.1 汉阴北部金矿田石英脉地质特征第86页
    6.2 黄龙矿区石英脉流体包裹体研究第86-93页
        6.2.1 包裹体形态特征第86-89页
        6.2.2 包裹体均一温度特征第89-90页
        6.2.3 包裹体盐度与密度特征第90-92页
        6.2.4 成矿压力与成矿深度第92-93页
    6.3 柳坑矿区石英脉流体包裹体研究第93-97页
        6.3.1 包裹体形态特征第94页
        6.3.2 包裹体均一温度特征第94-96页
        6.3.3 包裹体盐度与密度特征第96-97页
        6.3.4 成矿压力与成矿深度第97页
    6.4 长沟矿区石英脉流体包裹体研究第97-104页
        6.4.1 包裹体形态特征第99-100页
        6.4.2 包裹体均一温度特征第100-101页
        6.4.3 包裹体盐度与密度特征第101-103页
        6.4.4 成矿压力与成矿深度第103-104页
    6.5 小结第104-106页
第七章 岩浆岩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时代及与金矿化关系第106-128页
    7.1 岩浆岩地质特征及岩相学分析第106-111页
    7.2 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第111-118页
        7.2.1 岩浆岩全岩分析数据及其特征第111-113页
        7.2.2 岩浆岩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特征第113-116页
        7.2.3 岩石成因和构造环境第116-118页
    7.3 岩浆活动时代厘定第118-124页
        7.3.1 黄龙金矿观音河花岗闪长岩地质特征第118-119页
        7.3.2 黄龙金矿观音河花岗闪长岩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第119-123页
        7.3.3 汉阴北部柳坑金矿细晶花岗岩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第123-124页
    7.4 岩浆热液活动同成矿作用关系第124-127页
    7.5 小结第127-128页
第八章 汉阴北部金矿田矿床成因和成矿模式讨论第128-136页
    8.1 成矿物质来源第128-130页
    8.2 成矿时代第130-131页
    8.3 成矿作用动力机制分析第131-133页
    8.4 成矿模式总结第133-136页
        8.4.1 晚加里东早期梅子垭组原始含金地层沉积阶段第133页
        8.4.2 晚加里东期-海西期南秦岭伸展滑脱构造和牛山穹隆形成阶段第133页
        8.4.3 印支期板块碰撞造山阶段第133页
        8.4.4 晚印支期-早燕山期陆内造山运动和金矿成矿阶段第133-134页
        8.4.5 中-晚燕山期金矿后期改造阶段第134-136页
结论第136-139页
参考文献第139-151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51-152页
致谢第152-153页

论文共1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心肌细胞兴奋螺旋传播对其功能的影响
下一篇:海洋平台系泊系统监测与装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