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内科学论文--心脏、血管(循环系)疾病论文--心脏疾病论文--心律失常论文

心肌细胞兴奋螺旋传播对其功能的影响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0-17页
    1.1 心律失常相关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10-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 螺旋波第13-15页
    1.4 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方法第15-16页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6-17页
2 心肌细胞生理基础第17-23页
    2.1 心肌细胞的分类第17-18页
    2.2 心肌细胞膜离子通道第18页
    2.3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第18-21页
    2.4 心肌细胞的电生理和收缩特性第21-22页
    2.5 不应期第22-23页
3 心肌细胞建模与螺旋波第23-36页
    3.1 Hodgkin-Huxley模型第23-25页
    3.2 LR Ⅰ模型第25-26页
    3.3 LR Ⅱ模型第26-27页
    3.4. 维心室肌细胞模型第27-28页
    3.5 数值计算方法第28-31页
        3.5.1 四阶Runge-Kutta第29页
        3.5.2 自适应时间步长第29-30页
        3.5.3 边界处理第30-31页
    3.6 心肌兴奋螺旋波的产生与传导第31-35页
        3.6.1 螺旋波的产生第31-33页
        3.6.2 螺旋波的漫游第33-34页
        3.6.3 螺旋波的失稳第34-35页
    3.7 螺旋波尖端轨迹的检测第35页
    3.8 小结第35-36页
4 螺旋波过程中心肌细胞的去极化与能量利用率第36-51页
    4.1 心室肌单细胞电生理特性仿真第36-41页
    4.2 二维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传导与螺旋波的诱发第41-42页
    4.3 心肌细胞兴奋螺旋波与尖端轨迹第42-44页
    4.4 螺旋波过程中心肌细胞稳态去极化第44-46页
    4.5 螺旋波过程中心肌细胞能量利用率第46-49页
    4.6 心肌细胞稳态去极化与低能量利用率对细胞的损伤第49页
    4.7 小结第49-51页
5 损伤组织的心肌细胞螺旋波传播第51-63页
    5.1 部分损伤组织的螺旋波传播第51-56页
        5.1.1 圆形部分损伤组织与螺旋波传播第51-54页
        5.1.2 矩形部分损伤组织与螺旋波传播第54-56页
    5.2 完全损伤位置的螺旋波传播第56-62页
        5.2.1 圆形完全损伤组织与螺旋波传播第56-59页
        5.2.2 矩形完全损伤组织与螺旋波传播第59-62页
    5.3 小结第62-63页
结论第63-64页
展望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7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70-71页
致谢第71-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反馈线性化的有源电力滤波器容错控制研究
下一篇:南秦岭汉阴北部金矿田陆内造山期构造—岩浆—成矿规律及成矿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