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污水生化处理优化提标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9页
    1.1 引言第11-12页
    1.2 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以及内容和创新处第12-13页
        1.2.1 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第12-13页
        1.2.2 课题研究的内容及创新之处第13页
    1.3 污水的生物处理技术—活性污泥法第13-19页
        1.3.1 活性污泥法的原理及基本流程第13-15页
        1.3.2 活性污泥法的影响因素及运行条件第15-16页
        1.3.3 活性污泥法的发展第16-17页
        1.3.4 活性污泥法的数学模型第17-19页
    1.4 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第19-24页
        1.4.1 生物脱氮除磷机理第19-20页
        1.4.2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研究进展第20-22页
        1.4.3 碳源第22-24页
    1.5 污泥的处置与利用第24-29页
        1.5.1 污泥的来源与分类第24-25页
        1.5.2 城市污泥处置现状第25页
        1.5.3 国内外污泥处置方法第25-26页
        1.5.4 污泥减量化研究现状分析第26-29页
第2章 污水生化处理工艺优化研究第29-35页
    2.1 前言第29页
    2.2 理论推导第29-31页
    2.3 现场运行试验及其结果第31-33页
        2.3.1 现场运行试验第31页
        2.3.2 K的计算及数学模型的确定第31-32页
        2.3.3 有机物理论去除率与其实际值比较第32-33页
    2.4 本章小结第33-35页
第3章 污泥转化为脱氮所需碳源方式的选择第35-45页
    3.1 前言第35页
    3.2 实验仪器、材料和装置第35-37页
        3.2.1 实验仪器第35页
        3.2.2 实验材料第35-36页
        3.2.3 实验装置第36-37页
    3.3 分析方法第37页
    3.4 臭氧氧化促进剩余污泥的水解酸化第37-41页
        3.4.1 实验操作第37-38页
        3.4.2 臭氧处理时间对pH的影响第38页
        3.4.3 O_3投加量对污泥水解酸化的影响第38-39页
        3.4.4 COD随污泥浓度的变化第39-40页
        3.4.5 pH值对O_3氧化污泥的影响第40-41页
    3.5 兼性厌氧环境中碱处理促进剩余污泥的水解酸化第41-44页
        3.5.1 实验操作第42页
        3.5.2 碱处理水解酸化过程COD的释放第42-43页
        3.5.3 温度对碱处理水解酸化的影响第43-44页
    3.6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4章 臭氧与碱破解污泥技术与经济对比分析第45-47页
    4.1 前言第45页
    4.2 技术与经济对比分析第45-46页
        4.2.1 技术对比分析第45-46页
        4.2.2 经济对比分析第46页
    4.3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5章 碱处理破解污泥的优化研究第47-53页
    5.1 前言第47页
    5.2 实验仪器和材料第47-48页
        5.2.1 实验仪器第47页
        5.2.2 实验材料第47-48页
    5.3 分析方法第48页
    5.4 实验操作第48页
    5.5 结果与讨论第48-51页
        5.5.1 碱处理破解污泥正交试验设计及分析结果第48-50页
        5.5.2 碱处理破解污泥优化试验设计与分析第50-51页
    5.6 本章小结第51-53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53-55页
    6.1 总结第53-54页
    6.2 展望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9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科研成果清单第59-61页
致谢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MPCore多核并行化的宽景视觉研究与实现
下一篇:高速列车受电弓的气动力学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