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前言 | 第10-13页 |
1 绪论 | 第13-16页 |
1.1 国内外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发展概况 | 第13-14页 |
1.1.1 国外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发展概况 | 第13页 |
1.1.2 我国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发展概况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的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3 本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5页 |
1.4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2 山东省增殖放流技术发展现状 | 第16-22页 |
2.1 鱼类增殖放流技术 | 第16-19页 |
2.1.1 放流海域 | 第16-17页 |
2.1.2 放流苗种 | 第17-18页 |
2.1.3 苗种计数和运输 | 第18-19页 |
2.1.4 人工放流 | 第19页 |
2.2 甲壳类增殖放流技术 | 第19-20页 |
2.2.1 放流海域 | 第19页 |
2.2.2 放流苗种 | 第19-20页 |
2.2.3 苗种计数和运输 | 第20页 |
2.2.4 人工放流 | 第20页 |
2.3 海蜇增殖放流技术 | 第20-21页 |
2.3.1 放流海域 | 第20页 |
2.3.2 放流苗种 | 第20-21页 |
2.3.3 苗种计数和运输 | 第21页 |
2.3.4 人工放流 | 第21页 |
2.4 其他资源种类的增殖放流技术 | 第21-22页 |
3 山东省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现状 | 第22-36页 |
3.1 鱼类 | 第22-23页 |
3.1.1 增殖放流苗种 | 第22页 |
3.1.2 增殖放流海域 | 第22页 |
3.1.3 增殖放流数量 | 第22-23页 |
3.1.4 回捕产量及产值 | 第23页 |
3.2 虾类 | 第23-27页 |
3.2.1 增殖放流数量 | 第23-24页 |
3.2.2 增殖放流海域 | 第24页 |
3.2.3 回捕数量 | 第24-25页 |
3.2.4 回捕率 | 第25-26页 |
3.2.5 回捕产量 | 第26-27页 |
3.2.6 回捕产值 | 第27页 |
3.3 蟹类 | 第27-30页 |
3.3.1 增殖放流数量 | 第27页 |
3.3.2 增殖放流海域 | 第27-28页 |
3.3.3 回捕数量 | 第28页 |
3.3.4 回捕率 | 第28页 |
3.3.5 回捕产量 | 第28-29页 |
3.3.6 回捕产值 | 第29-30页 |
3.4 海蜇 | 第30-33页 |
3.4.1 增殖放流数量 | 第30-31页 |
3.4.2 增殖放流海域 | 第31页 |
3.4.3 回捕数量 | 第31页 |
3.4.4 回捕率 | 第31-32页 |
3.4.5 回捕产量 | 第32-33页 |
3.4.6 回捕产值 | 第33页 |
3.5 头足类 | 第33-36页 |
4 山东省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前景分析 | 第36-47页 |
4.1 海域环境条件优越适合开展增殖放流 | 第36-38页 |
4.1.1 渤海湾增殖放流区 | 第36页 |
4.1.2 莱州湾增殖放流区 | 第36-37页 |
4.1.3 山东半岛北部沿海增殖放流区 | 第37页 |
4.1.4 山东半岛南部沿海增殖放流区 | 第37-38页 |
4.2 适宜增殖放流的渔业资源种类多样 | 第38页 |
4.3 增殖放流对山东近海渔业资源可起到有效的修复作用 | 第38-41页 |
4.4 增殖放流将对渔业生态环境的改善起到积极的作用 | 第41-42页 |
4.4.1 资源补充和生态修复 | 第41页 |
4.4.2 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利用率 | 第41-42页 |
4.4.3 C、N、P移除 | 第42页 |
4.5 经济效益显著 | 第42-46页 |
4.5.1 经济效益 | 第42-44页 |
4.5.2 投入产出比 | 第44-46页 |
4.6 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发展,具备积极的社会效益 | 第46-47页 |
4.6.1 增加渔民收益、促进渔区社会安定 | 第46页 |
4.6.2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 第46页 |
4.6.3 公众环保意识得到提升 | 第46-47页 |
5 结论 | 第47-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