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节 绪论 | 第10-22页 |
1.1 引言 | 第10-11页 |
1.2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史和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3 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 第11-12页 |
1.4 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活性层材料 | 第12-14页 |
1.4.1 电子供体材料 | 第12-14页 |
1.4.2 电子受体材料 | 第14页 |
1.5 选题意义 | 第14-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6-22页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第22-36页 |
2.1 密度泛函理论 | 第22-25页 |
2.1.1 基本原理 | 第23-24页 |
2.1.2 常用的DFT方法 | 第24-25页 |
2.2 含时密度泛函理论 | 第25-26页 |
2.3 马库斯理论 | 第26-28页 |
2.4 载流子迁移率 | 第28-29页 |
2.5 有机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效率 | 第29-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6页 |
第三节 理论研究基于噻吩并吡咯二酮D-A型聚合物有机太阳能电池供体材料 | 第36-54页 |
3.1 引言 | 第36-38页 |
3.2 理论计算方法 | 第38-39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9-46页 |
3.3.1 基态结构性质 | 第39-42页 |
3.3.2 吸收光谱 | 第42-43页 |
3.3.3 电荷转移性质 | 第43-45页 |
3.3.4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性能 | 第45-46页 |
3.4 结论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4页 |
第四节 基于吡咯并吡咯二酮的供体聚合物分子中 π-桥的设计和理论研究 | 第54-70页 |
4.1 引言 | 第54-55页 |
4.2 理论计算方法 | 第55-56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6-63页 |
4.3.1 基态结构性质 | 第56-58页 |
4.3.2 吸收光谱 | 第58-59页 |
4.3.3 空穴传输性质 | 第59-62页 |
4.3.4 器件活性层的光学性质 | 第62-63页 |
4.4 总结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0页 |
第五节 基于萘二酰亚胺低聚物小分子受体材料在有机太阳能电池中应用的理论研究 | 第70-96页 |
5.1 引言 | 第70-72页 |
5.2 理论计算方法 | 第72-73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73-84页 |
5.3.1 前线分子轨道能级相关性质 | 第73-75页 |
5.3.2 光学性质 | 第75-79页 |
5.3.3 电荷转移性质 | 第79-83页 |
5.3.4 本体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的活性层性质 | 第83-84页 |
5.4 结论 | 第8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6页 |
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96-98页 |
致谢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