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7页 |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意义 | 第7-9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7页 |
·研究意义 | 第7-9页 |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第9页 |
·研究方法 | 第9页 |
·研究思路 | 第9页 |
·文献综述 | 第9-13页 |
·关于城乡教育一体化的相关研究 | 第9-13页 |
·关于城乡成人教育一体化组织机构体系的相关研究 | 第13页 |
·基本概念阐释 | 第13-17页 |
·“元结构”概念释义 | 第13-14页 |
·城乡成人教育“元结构”组织体系内涵解说 | 第14-17页 |
第2章 城乡成人教育“元结构”组织体系构建的时代视阈 | 第17-24页 |
·城乡成人教育“元结构”组织体系构建的社会意义 | 第17-19页 |
·“元结构”组织体系构建是社会转型的必然要求 | 第17-18页 |
·“元结构”组织体系构建是经济转轨的理性抉择 | 第18-19页 |
·“元结构”组织体系构建是教育改革的生态取向 | 第19页 |
·成人教育组织机构建设回溯 | 第19-22页 |
·城乡成人教育组织机构建设历史 | 第19-20页 |
·城乡成人教育组织机构建设特征 | 第20-21页 |
·城乡成人教育组织机构建设启示 | 第21-22页 |
·城乡成人教育“元结构”组织体系构建趋向 | 第22-24页 |
·由理论借鉴转向实践行进 | 第22页 |
·从短期举措推进长效规划 | 第22-23页 |
·以“区域研发”带动整体发展 | 第23-24页 |
第3章 城乡成人教育“元结构”组织体系的基本内涵 | 第24-34页 |
·“元结构”组织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 第24-28页 |
·成人发展周期论 | 第24-25页 |
·人力资本理论 | 第25-26页 |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 | 第26-27页 |
·教育公平理论 | 第27-28页 |
·城乡成人教育“元结构”组织体系的核心要素 | 第28-31页 |
·“三位合一”的目标要素 | 第28-29页 |
·“双翼共进”的内容要素 | 第29-30页 |
·“多元统筹”的方法要素 | 第30-31页 |
·城乡成人教育“元结构”组织体系建设的社会机制 | 第31-34页 |
·“三方联动”的运行方式 | 第31页 |
·“学用互动”的运行方向 | 第31-32页 |
·“三网合一”的运行情境 | 第32-34页 |
第4章 江西省构建“元结构”组织体系的有利条件及存在问题 | 第34-40页 |
·江西省概况 | 第34-35页 |
·推进城乡成人教育“元结构”组织体系建设的条件分析 | 第35-37页 |
·产业结构更加优化 | 第35页 |
·财力基础更加雄厚 | 第35-36页 |
·城乡一体化和学习型社会建设逐渐推进 | 第36-37页 |
·城乡成人教育“元结构”组织体系建设的问题分析 | 第37-40页 |
·体制性障碍造成缺乏政治保障 | 第37-38页 |
·政府财力有限导致投入不足 | 第38-39页 |
·学员自身素质影响建设进程 | 第39-40页 |
第5章 江西省构建城乡成人教育“元结构”组织体系方略 | 第40-47页 |
·构建的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 第40-41页 |
·指导思想 | 第40页 |
·总体目标 | 第40-41页 |
·构建的基本方针 | 第41-43页 |
·坚持把“以城乡居民为本”作为对“元结构”组织体系建设的根本要求 | 第41-42页 |
·坚持把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作为推动“元结构”组织体系建设的两大重点 | 第42页 |
·坚持把法制建设作为推动“元结构”组织体系建设的重要保障 | 第42-43页 |
·构建的路径设计 | 第43-47页 |
·构建“省管县域”层级管理体制,加强宏观调控 | 第43-44页 |
·建立“互通有无”的运行机制,展宽资源空间 | 第44-45页 |
·建设“规范合理”的内涵体系,提升品牌效应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附录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