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背景下团队建言氛围的研究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1 前言 | 第11-24页 |
1.1 文献综述 | 第12-20页 |
1.1.1 建言 | 第12-14页 |
1.1.1.1 建言概念的探析 | 第12-13页 |
1.1.1.2 建言的结构与测量 | 第13-14页 |
1.1.1.3 建言研究向团队或集体层次的演进 | 第14页 |
1.1.2 组织氛围 | 第14-17页 |
1.1.2.1 组织氛围概念的探析 | 第14-15页 |
1.1.2.2 组织氛围形成的理论解释 | 第15-17页 |
1.1.2.3 组织氛围研究向特定氛围研究的演进 | 第17页 |
1.1.3 团队建言氛围 | 第17-20页 |
1.1.3.1 团队建言氛围概念的探析 | 第17-18页 |
1.1.3.2 团队建言氛围的的结构与测量 | 第18-19页 |
1.1.3.3 团队建言氛围的前因变量 | 第19-20页 |
1.1.3.4 团队建言氛围的结果变量 | 第20页 |
1.2 问题提出与研究方案 | 第20-24页 |
1.2.1 问题提出 | 第20-22页 |
1.2.2 研究方案 | 第22-24页 |
2 团队建言氛围结构的研究 | 第24-44页 |
2.1 子研究1团队建言氛围结构的访谈研究 | 第24-33页 |
2.1.1 目的 | 第24页 |
2.1.2 方法 | 第24-31页 |
2.1.2.1 扎根理论 | 第24-26页 |
2.1.2.2 访谈对象 | 第26页 |
2.1.2.3 数据收集 | 第26页 |
2.1.2.4 数据编码 | 第26-31页 |
2.1.3 结果与分析 | 第31-33页 |
2.2 子研究2团队建言氛围量表的编制 | 第33-43页 |
2.2.1 目的 | 第33页 |
2.2.2 初始问卷的编制 | 第33-35页 |
2.2.3 研究程序 | 第35-36页 |
2.2.4 问卷的项目分析 | 第36-37页 |
2.2.5 探索性因素分析 | 第37-38页 |
2.2.6 验证性因素分析 | 第38-41页 |
2.2.6.1 研究目的 | 第38页 |
2.2.6.2 一阶验证性因素分析 | 第38-39页 |
2.2.6.3 二阶验证性因素分析 | 第39-41页 |
2.2.6.4 竞争模型的比较 | 第41页 |
2.2.7 效度和信度检验 | 第41-43页 |
2.2.7.1 效度检验 | 第41-42页 |
2.2.7.2 信度检验 | 第42-43页 |
2.3 小结 | 第43-44页 |
3 团队建言氛围效能的研究 | 第44-56页 |
3.1 引言 | 第44-45页 |
3.2 理论背景与研究假设 | 第45-48页 |
3.2.1 团队建言氛围与团队成员的建言行为 | 第45-46页 |
3.2.2 团队成员的建言效能感与成员的建言行为 | 第46-47页 |
3.2.2.1 建言效能感 | 第46页 |
3.2.2.2 建言效能感与建言行为 | 第46-47页 |
3.2.3 团队建言氛围与团队成员的建言效能感 | 第47页 |
3.2.4 成员建言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 第47-48页 |
3.3 方法 | 第48-51页 |
3.3.1 数据收集 | 第48-49页 |
3.3.2 样本特征 | 第49页 |
3.3.3 测量工具 | 第49-50页 |
3.3.4 数据分析方法 | 第50-51页 |
3.4 结果 | 第51-55页 |
3.4.1 验证性因素分析 | 第51页 |
3.4.2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 第51-52页 |
3.4.3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分析结果 | 第52页 |
3.4.4 数据聚合检验 | 第52-53页 |
3.4.5 假设检验 | 第53-55页 |
3.5 讨论 | 第55页 |
3.6 小结 | 第55-56页 |
4 家长式领导对团队建言氛围影响的研究 | 第56-73页 |
4.1 引言 | 第56-57页 |
4.2 理论背景与研究假设 | 第57-63页 |
4.2.1 家长式领导和团队建言氛围 | 第57-59页 |
4.2.1.1 家长式领导 | 第57-58页 |
4.2.1.2 家长式领导与团队建言氛围 | 第58-59页 |
4.2.2 家长式领导和团队领导-成员交换关系 | 第59-61页 |
4.2.3 团队领导-成员交换的中介作用 | 第61-62页 |
4.2.4 任务互赖性的调节作用 | 第62-63页 |
4.3 方法 | 第63-65页 |
4.3.1 数据收集 | 第63-64页 |
4.3.2 样本特征 | 第64页 |
4.3.3 测量工具 | 第64-65页 |
4.3.4 数据分析方法 | 第65页 |
4.4 结果 | 第65-69页 |
4.4.1 验证性因素分析 | 第65-66页 |
4.4.2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 第66页 |
4.4.3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分析结果 | 第66-67页 |
4.4.4 数据聚合检验 | 第67-68页 |
4.4.5 假设检验 | 第68-69页 |
4.5 讨论 | 第69-71页 |
4.6 小结 | 第71-73页 |
5 总的讨论和结论 | 第73-81页 |
5.1 总的讨论 | 第73-76页 |
5.1.1 团队建言氛围的结构与测量 | 第73-74页 |
5.1.2 团队建言氛围的效能 | 第74-75页 |
5.1.3 家长式领导与团队建言氛围的关系 | 第75-76页 |
5.2 研究的贡献 | 第76-79页 |
5.2.1 理论贡献 | 第76-77页 |
5.2.2 实践建议 | 第77-79页 |
5.3 不足与展望 | 第79页 |
5.4 结论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92页 |
附录 | 第92-99页 |
致谢 | 第99-101页 |
读博期间的科研情况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