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计算机网络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不平衡网络异常数据代价敏感特征及实例选择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符号说明第12-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0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4-15页
    1.2 研究内容及主要贡献第15-17页
        1.2.1 研究内容第16页
        1.2.2 主要贡献第16-17页
    1.3 论文的组织结构第17-18页
    1.4 本章小结第18-20页
第二章 类不平衡问题研究第20-36页
    2.1 类不平衡问题第20-26页
        2.1.1 数据层方法第20-23页
        2.1.2 算法层方法第23-26页
    2.2 网络异常数据识别代价估值第26-31页
        2.2.1 操作代价估值第28页
        2.2.2 损失代价估值和响应代价估值第28-29页
        2.2.3 检测结果代价第29-31页
    2.3 度量标准第31-35页
        2.3.1 平衡精确度第32页
        2.3.2 ROC曲线第32-34页
        2.3.3 精度和召回值第34页
        2.3.4 Fβ-均值第34-35页
    2.4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三章 基于混沌遗传的代价敏感特征选择算法第36-56页
    3.1 基于混沌搜索的特征选择第36-39页
        3.1.1 混沌映射及其特性第37-38页
        3.1.2 基于混沌搜索的特征选择第38-39页
    3.2 代价敏感特征评估标准第39-44页
        3.2.1 问题形式化描述第40-41页
        3.2.2 异常数据误分类代价与测试代价第41-43页
        3.2.3 代价敏感适应度函数的定义第43-44页
    3.3 基于混沌遗传的代价敏感特征选择算法第44-49页
        3.3.1 混沌优化思想及步骤第44-45页
        3.3.2 改进混沌映射第45-46页
        3.3.3 CSFSG算法流程及步骤第46-49页
    3.4 实验验证第49-53页
        3.4.1 实验数据集及参数设置第50-51页
        3.4.2 特征选择比较实验第51页
        3.4.3 分类效果验证性实验第51-53页
    3.5 本章小结第53-56页
第四章 基于文化基因构架的高效代价敏感特征选择算法第56-76页
    4.1 基于文化基因构架的特征选择第57-61页
        4.1.1 文化基因算法设计及框架第57-59页
        4.1.2 适应度函数第59-60页
        4.1.3 局部搜索策略第60-61页
    4.2 基于文化基因构架的高效代价敏感特征选择算法第61-69页
        4.2.1 动机与方法第61-62页
        4.2.2 染色体编码及种群初始化第62-63页
        4.2.3 基于代价敏感的适应度函数第63-64页
        4.2.4 改进基于马尔科夫毯的局部搜索过程第64-66页
        4.2.5 算法过程及伪代码第66-69页
    4.3 实验验证第69-73页
        4.3.1 实验参数设置第69-70页
        4.3.2 特征选择比较实验第70-71页
        4.3.3 分类效果验证性实验第71-73页
    4.4 本章小结第73-76页
第五章 基于稀有类拓展的双向实例选择分层策略第76-90页
    5.1 分层实例选择策略第76-80页
        5.1.1 经典分层实例选择策略第76-78页
        5.1.2 针对稀有类的分层实例选择方法第78-79页
        5.1.3 Steady-state MAs第79-80页
    5.2 基于稀有类拓展的双向实例选择分层策略第80-85页
        5.2.1 双向分层策略第80-81页
        5.2.2 改进稀有类仿制技术第81-83页
        5.2.3 DSIS双向分层策略描述第83-85页
    5.3 实验验证第85-89页
        5.3.1 数据集及参数设置第85-86页
        5.3.2 改进稀有类仿制技术有效性实验第86-87页
        5.3.3 双向实例选择分层策略有效性实验第87-89页
    5.4 本章小结第89-90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90-92页
    6.1 总结第90页
    6.2 展望第90-92页
参考文献第92-100页
致谢第100-10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01-102页
攻读学位期间主持和参与的科研项目第102-103页
论文独创性说明第103页

论文共1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延安市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发展研究
下一篇:温压耦合作用下岩石磁组构响应特征研究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