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导论 | 第8-24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一)公民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必要性 | 第8页 |
(二)当前学校公民教育课程的必然诉求 | 第8页 |
(三)研究者个人兴趣使然 | 第8-9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9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9页 |
(二)实践意义 | 第9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9-19页 |
(一)公民教育的研究现状 | 第10-16页 |
(二)公民教育课程的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四、核心概念界定 | 第19-22页 |
(一)公民教育 | 第19-21页 |
(二)公民教育课程 | 第21-22页 |
(三)课程愿景 | 第22页 |
五、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22-24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22-23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第二章公民教育的内在品质及价值分析 | 第24-32页 |
一、公民教育的理论基础:政治哲学 | 第24-28页 |
(一)政治哲学要义 | 第24-25页 |
(二)政治哲学审视公民教育 | 第25-28页 |
二、公民教育的内在品质 | 第28-30页 |
(一)公民性 | 第28页 |
(二)公共性 | 第28-29页 |
(三)正义性 | 第29-30页 |
三、公民教育的价值分析 | 第30-32页 |
(一)培养具有公民性的公民 | 第30页 |
(二)个人从是公民走向做公民:践行真善美 | 第30-31页 |
(三)建构更民主、更开放、更宽容、更公正的公民社会 | 第31-32页 |
第三章公民教育课程的回顾与反思 | 第32-37页 |
一、公民教育课程的回顾 | 第32-35页 |
(一)课程实施 | 第32-33页 |
(二)课程内容 | 第33页 |
(三)课程性质 | 第33-34页 |
(四)课程目标 | 第34-35页 |
二、公民教育课程的反思 | 第35-37页 |
(一)公民教育课程体系不完整 | 第35-36页 |
(二)课程参与不足导致整体课程力量发挥不够 | 第36-37页 |
第四章公民教育课程愿景的展望 | 第37-53页 |
一、课程愿景的由来及提出 | 第37-43页 |
(一)重构课程本质:多尔的 5C课程观 | 第37-39页 |
(二)课程愿景的具体化 | 第39-43页 |
二、政治哲学言说公民教育课程 | 第43-46页 |
(一)公民教育课程的价值取向:政治性 | 第43-44页 |
(二)课程育人—回归公民教育课程的使命 | 第44页 |
(三)公民教育课程的应然特征 | 第44-46页 |
三、表达公民教育课程愿景 | 第46-53页 |
(一)公民教育课程的总愿景 | 第46-49页 |
(二)公民教育课程的具体愿景 | 第49-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0页 |
附录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