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特种结构论文--抗震动结构、防灾结构论文--耐震、隔震、防爆结构论文

新型交叉支撑型金属消能器的性能及试验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5页
    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2 消能减震技术第10-14页
        1.2.1 消能减震技术原理第10-11页
        1.2.2 消能减震装置分类第11-14页
    1.3 低屈服点钢消能器的研究概况第14-23页
        1.3.1 低屈服点钢的研究与发展第14-15页
        1.3.2 低屈服点钢消能器的分类第15-19页
        1.3.3 国外研究概况第19-21页
        1.3.4 国内研究概况第21-23页
        1.3.5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第23页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3-25页
第二章 新型交叉支撑型金属消能器的理论分析第25-43页
    2.1 新型交叉支撑型金属消能器的构造形式及耗能机理第25-26页
        2.1.1 新型交叉支撑型金属消能器的构造形式第25-26页
        2.1.2 新型交叉支撑型金属消能器的耗能机理第26页
    2.2 新型交叉支撑型金属消能器的恢复力模型第26-29页
        2.2.1 理想弹塑性模型第26-27页
        2.2.2 双线性模型第27页
        2.2.3 Ramberg-Osgood模型第27-28页
        2.2.4 Bouc-Wen模型第28-29页
    2.3 新型交叉支撑型金属消能器的屈服准则第29-30页
    2.4 新型交叉支撑型金属消能器的屈曲荷载第30-36页
        2.4.1 轴心受压构件的弹性屈曲荷载第31-32页
        2.4.2 轴心受压构件的非弹性屈曲荷载第32-34页
        2.4.3 交叉连续杆的计算长度系数第34-36页
    2.5 新型交叉支撑型金属消能器的性能参数第36-41页
        2.5.1 金属消能器的主要性能参数第36-37页
        2.5.2 金属消能器屈服位移的确定方法第37-39页
        2.5.3 核心性能参数的理论计算公式第39-41页
    2.6 本章小结第41-43页
第三章 新型交叉支撑型金属消能器的有限元分析第43-61页
    3.1 耗能支撑杆尺寸参数分析第43-51页
        3.1.1 高度对耗能支撑杆力学性能的影响第43-46页
        3.1.2 厚度对耗能支撑杆力学性能的影响第46-48页
        3.1.3 宽度对耗能支撑杆力学性能的影响第48-50页
        3.1.4 新型交叉支撑型金属消能器设计第50-51页
    3.2 有限元分析模型的建立第51-54页
        3.2.1 单元选择第51-52页
        3.2.2 材料属性第52-53页
        3.2.3 接触分析第53页
        3.2.4 模型处理第53-54页
    3.3 有限元模拟结果及分析第54-59页
        3.3.1 屈曲特征值分析第54-55页
        3.3.2 单调位移加载第55-58页
        3.3.3 往复循环加载第58-59页
    3.4 本章小结第59-61页
第四章 新型交叉支撑型金属消能器的试验研究第61-79页
    4.1 试验目的第61页
    4.2 材性试验第61-63页
    4.3 构件试验准备第63-67页
        4.3.1 试验构件加工第63-64页
        4.3.2 消能器构件试验装置第64-65页
        4.3.3 消能器构件试验测点布置第65-67页
    4.4 变幅值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第67-74页
        4.4.1 加载制度第67页
        4.4.2 试验现象及分析第67-70页
        4.4.3 试验结果及分析第70-74页
    4.5 定幅值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第74-76页
        4.5.1 加载制度第74页
        4.5.2 试验现象及分析第74页
        4.5.3 破坏形态第74-76页
    4.6 本章小结第76-79页
第五章 新型交叉支撑型金属消能器减震结构的设计方法第79-89页
    5.1 新型交叉支撑型金属消能器的减震设计原则第79页
    5.2 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减震设计方法第79-80页
    5.3 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减震设计方法第80页
    5.4 新型交叉支撑型金属消能器框架结构减震实例第80-87页
        5.4.1 工程概况第80页
        5.4.2 减震结构的弹性时程分析第80-83页
        5.4.3 减震结构的弹塑性时程分析第83-87页
    5.5 本章小结第87-89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89-91页
    6.1 总结第89-90页
    6.2 展望第90-91页
致谢第91-93页
参考文献第93-98页
作者简介第98页

论文共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参考基因压缩库间快速迁移算法研究
下一篇:心脏运动估计中的曲面结构点集匹配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