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引言 | 第9-14页 |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9页 |
| (二)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三) 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 (四) 本文思路 | 第12-14页 |
| 一、法庭之友意见书接受条件在国际投资领域的演进 | 第14-21页 |
| (一) 第一阶段:成文规则空缺时期 | 第14-16页 |
| 1. Methanex案模式 | 第14-15页 |
| 2. Suez案模式 | 第15-16页 |
| (二) 第二阶段:规则成文化时期 | 第16-18页 |
| 1. 投资条约层面的规则成文化 | 第16-17页 |
| 2. 仲裁规则层面的规则成文化 | 第17-18页 |
| (三) 第三阶段:成文规则下的仲裁实践 | 第18-21页 |
| 1. 接受法庭之友意见书递交的仲裁案件 | 第18-19页 |
| 2. 拒绝法庭之友意见书递交的仲裁案件 | 第19-21页 |
| 二、国际投资仲裁中法庭之友意见书接受条件的现有框架与内容 | 第21-25页 |
| (一) 国际投资仲裁中法庭之友意见书接受条件的基本框架 | 第21页 |
| (二) 国际投资仲裁中法庭之友意见书接受条件的形式要求 | 第21-23页 |
| (三) 国际投资仲裁中法庭之友意见书接受条件的实质要求 | 第23-25页 |
| 三、国际投资仲裁中法庭之友意见书接受条件中实质要求的认定标准 | 第25-41页 |
| (一) “涉及争议范围内事项”要求 | 第25-27页 |
| 1. “涉及争议范围内事项”要求在实践中的适用争议 | 第25-26页 |
| 2. “涉及争议范围内事项”要求的解释标准 | 第26-27页 |
| (二) “有助仲裁庭解决争议”要求 | 第27-29页 |
| 1. “有助仲裁庭解决争议”要求在实践中的适用争议 | 第27-29页 |
| 2. “有助仲裁庭解决争议”要求的解释标准 | 第29页 |
| (三) “仲裁标的中的公共利益”要求 | 第29-33页 |
| 1. “公共利益”要求在实践中的适用争议 | 第29-31页 |
| 2. “公共利益”要求的解释标准 | 第31-33页 |
| (四) “申请人在仲裁争议中的重大利益”要求 | 第33-37页 |
| 1. “重大利益”要求在实践中的适用争议 | 第33-35页 |
| 2. “重大利益”要求的解释标准 | 第35-37页 |
| (五) 可能影响法庭之友意见书接受的其他要素 | 第37-41页 |
| 1. 对申请人主体身份的要求 | 第37-38页 |
| 2. 对申请人独立性的要求 | 第38-41页 |
| 四、中国的启示 | 第41-43页 |
| (一) 我国的现有实践 | 第41页 |
| (二) 我国的未来应对 | 第41-43页 |
| 结语 | 第43-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 致谢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