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地方经济论文

政府制度创新对京津冀高技术产业协同发展影响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2页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1-13页
        1.1.1 选题背景第11-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9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6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6-19页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19-22页
        1.3.1 研究内容第19-20页
        1.3.2 研究方法第20-21页
        1.3.3 技术路线图第21-22页
第2章 政府制度创新与高技术产业的理论概述第22-30页
    2.1 制度创新的基本概述第22-25页
        2.1.1 制度创新的概念界定第22-23页
        2.1.2 制度创新的分类第23页
        2.1.3 政府制度创新的优势第23-24页
        2.1.4 政府制度创新在高技术产业发展中的作用第24-25页
    2.2 高技术产业相关理论概述第25-27页
        2.2.1 高技术产业的概念界定第25-26页
        2.2.2 高技术产业的分类与特征第26-27页
    2.3 本研究的理论依据第27-29页
        2.3.1 制度创新理论第27页
        2.3.2 区域协同创新理论第27-28页
        2.3.3 SCP理论第28-29页
    2.4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3章 京津冀政府制度创新与高技术产业发展现状第30-40页
    3.1 京津冀高技术产业发展中的政府制度创新第30-34页
        3.1.1 政府财政制度创新第30-31页
        3.1.2 政府税收制度创新第31-32页
        3.1.3 产权制度创新第32页
        3.1.4 开放制度创新第32-33页
        3.1.5 人力资源制度创新第33-34页
    3.2 京津冀高技术产业发展现状第34-39页
        3.2.1 要素投入第35-36页
        3.2.2 创新能力第36-37页
        3.2.3 经济效益第37-38页
        3.2.4 区域高技术产业依赖程度第38-39页
    3.3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4章 政府制度创新对京津冀高技术产业协同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第40-48页
    4.1 基于协同模型的京津冀高技术产业协同度评价分析第40-45页
        4.1.1 数据来源及评价指标的构建第40-41页
        4.1.2 协同模型建立及模型参数估计第41-42页
        4.1.3 京津冀高技术产业协同度分析结果第42-45页
    4.2 政府制度创新对京津冀高技术产业协同发展影响回归分析第45-47页
        4.2.1 样本数据来源及变量选择第45页
        4.2.2 理论模型的构建及模型参数的估计第45-47页
        4.2.3 计量回归分析结果第47页
    4.3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5章 京津冀高技术产业协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第48-54页
    5.1 京津冀高技术产业协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第48-51页
        5.1.1 融资平台搭建尚不充分第48-49页
        5.1.2 整体经济产出效益尚不佳第49页
        5.1.3 政府间协同效应尚不明显第49-50页
        5.1.4 人才流通渠道尚不畅通第50-51页
    5.2 京津冀高技术产业协同发展存在问题的成因第51-53页
        5.2.1 财政税收制度不健全致使融资渠道闭塞第51页
        5.2.2 产权制度不合理致使产业结构相对落后第51-52页
        5.2.3 开放制度不完善致使协同创新环境欠佳第52页
        5.2.4 人力资源制度不匹配致使人才流动滞后第52-53页
    5.3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6章 优化政府制度创新机制提升京津冀高技术产业协同发展对策第54-61页
    6.1 完善区域政策扶持和多元融资制度第54-56页
        6.1.1 强化产业扶持政策第54-55页
        6.1.2 拓宽多元融资渠道第55-56页
    6.2 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政策执行力度第56-57页
        6.2.1 积极转变政府职能第56页
        6.2.2 强化政策执行力度第56-57页
    6.3 加强三地产业信息服务共享平台建设第57-58页
        6.3.1 构建产学研多方合作共享平台第57-58页
        6.3.2 构建产业中介服务共享平台第58页
    6.4 建设区域内激励型创新人才共享体系第58-60页
        6.4.1 制定科学人才培养工程第58-59页
        6.4.2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第59-60页
    6.5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结论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6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67-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基团贡献法和分子动力学法预测聚芳酰胺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下一篇:舞台传播:论以角色为媒介--以陈道明的表演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