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绥靖油田长6油藏储层特征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1页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7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7-9页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9页
    1.4 完成主要工作量第9-10页
    1.5 创新点第10-11页
第二章 研究区地质概况第11-14页
    2.1 区域沉积背景第11-12页
    2.2 构造特征第12页
    2.3 地层特征第12-14页
第三章 小层划分与对比第14-19页
    3.1 小层对比步骤第14页
    3.2 确定标准井、建立标准剖面和骨架网第14-15页
    3.3 确定标志层第15-16页
    3.4 小层划分结果第16-19页
第四章 沉积微相研究第19-31页
    4.1 研究区沉积演化背景第19-20页
    4.2 研究区沉积物源分析第20-21页
    4.3 沉积相的鉴别标志第21-24页
        4.3.1 沉积相标志第21-22页
        4.3.2 测井相分析第22-24页
    4.4 研究区沉积微相特征第24-28页
        4.4.1 单井相分析第25-26页
        4.4.2 沉积微相类型第26-28页
    4.5 沉积微相的展布第28-31页
        4.5.1 沉积微相纵向展布第28页
        4.5.2 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第28-31页
第五章 储层特征及砂体展布研究第31-51页
    5.1 储层特征第31-36页
        5.1.1 储层岩石学特征第31-32页
        5.1.2 储层物性特点第32页
        5.1.3 储层微观结构特征第32-36页
    5.2 成岩作用特征第36-45页
        5.2.1 成岩作用类型第36-42页
        5.2.2 成岩作用阶段的划分第42-45页
    5.3 储层砂体展布特征第45-51页
        5.3.1 长 63砂体展布特征第45-46页
        5.3.2 长 62砂体展布特征第46-48页
        5.3.3 长 61砂体展布特征第48-51页
第六章 油藏控制因素及有利区预测第51-62页
    6.1 油藏控制因素第51-54页
        6.1.1 成藏地质条件分析第51-53页
        6.1.2 油藏类型及油藏控制因素第53-54页
    6.2 有利区预测第54-62页
        6.2.1 长6油藏富集规律第54页
        6.2.2 有利区预测依据第54-55页
        6.2.3 有利区预测结果第55-62页
第七章 结论与认识第62-63页
致谢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67-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ADAM33表达调控对气道平滑肌力学行为影响及其机理研究
下一篇:基于损伤力学的锤锻模疲劳断裂分析及再制造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