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8-15页 |
一.研究的背景 | 第8-9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9页 |
1.拓展生命价值观教育理论的实践基础 | 第9页 |
2.有助于德育理论的丰富与深化 | 第9页 |
(二) 实践意义 | 第9-10页 |
1.初中生的成长阶段需要生命价值观教育 | 第10页 |
2.有益于削弱社会环境的对生命的负面影响 | 第10页 |
三.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一)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二)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第一章: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5-23页 |
一.生命教育与生命价值观教育 | 第15-18页 |
(一) 关于生命教育的几种观点 | 第15-17页 |
(二) 生命教育核心-生命价值观教育 | 第17-18页 |
1.理解生命价值,尊重和敬畏生命 | 第18页 |
2.保护和完善生命 | 第18页 |
3.明确人生意义,提升生命价值 | 第18页 |
二.生命价值观教育资源 | 第18-19页 |
三.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生命价值观教育资源 | 第19-23页 |
第二章 教材中生命价值观教育资源运用现状调查 | 第23-32页 |
一.调查方法与调查目的 | 第23-24页 |
(一) 调查方法 | 第23-24页 |
1.问卷调查法 | 第23页 |
2.半结构式访谈法 | 第23-24页 |
(二) 调查目的 | 第24页 |
二.调查结果分析 | 第24-32页 |
(一) 生命价值观教育资源设置优点 | 第24-27页 |
1.灵活的资源呈现方式师生接受度高 | 第24-26页 |
2.文本资源语言表达增强文本吸引力 | 第26页 |
3.活动资源设置适应多方需求 | 第26-27页 |
(二) 生命教育资源的挖掘不足 | 第27-32页 |
1.教师群体生命教育资源意识欠缺 | 第27-28页 |
2.中学生生命价值意识有待提高 | 第28-30页 |
3.教材生命教育资源运用困难 | 第30-32页 |
第三章 《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生命价值观教育资源的分析 | 第32-44页 |
一.教材资源整体编制特点 | 第32-35页 |
(一) 整体过渡奠定教学底色与情感基调 | 第32-33页 |
(二) 生命教育资源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 | 第33-34页 |
(三) 教材内容强调中学生相互依存的生命关系 | 第34页 |
(四) 生成性“留白”培养学生思维实践 | 第34-35页 |
二.教材中生命价值观教育资源的具体分析 | 第35-44页 |
(一) 生命教育知识资源分析 | 第35-40页 |
1.正文资源提供生命价值观形成的基本知识 | 第36-37页 |
2.辅文资源拓展生命价值观教育视野 | 第37-40页 |
(二) 生命价值观教育实践资源分析 | 第40-44页 |
1.课堂探究活动资源 | 第41-42页 |
2.课外延伸生命实践资源 | 第42-44页 |
第四章 教材中生命价值观教育资源的运用策略 | 第44-57页 |
一.教材中生命价值观教育资源运用原则 | 第44-46页 |
(一) 激活生命价值意识的原则 | 第44-45页 |
(二) 沟通生命实践的原则 | 第45页 |
(三) 精准生命语言的原则 | 第45-46页 |
二.教材中生命教育资源运用具体策略 | 第46-57页 |
(一) 甄选判别,活用教学案例的策略 | 第47-50页 |
1.案例选择体现生命价值意蕴 | 第47-49页 |
2.案例运用发挥生命主体性价值 | 第49-50页 |
(二) 重构整合,巧妙设计教学活动 | 第50-53页 |
(三) 明确教学方法选择的生命价值取向策略 | 第53-55页 |
1.发挥个体生命独特个性的取向 | 第53-54页 |
2.关注生命完整性的取向 | 第54页 |
3.注重学生课堂生活生成性取向 | 第54-55页 |
(四) 补充修缮,联系迁移教学内容的策略 | 第55-57页 |
1.拓展尊重和敬畏生命的教育内容 | 第55-56页 |
2.融入超越生命有限性的教育内容 | 第56-57页 |
结语 | 第57-58页 |
附录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