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绪论 | 第12-19页 |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和缘起 | 第12-16页 |
一、研究综述简析 | 第12-14页 |
二、当前新课改的积极助推 | 第14-15页 |
三、学校课堂改革发展的现状堪忧 | 第15页 |
四、个人学习教学经验的总结内省 | 第15-16页 |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 第16-18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16-17页 |
二、实践意义 | 第17-18页 |
第三节 研究的内容、框架和方法 | 第18-19页 |
一、研究的内容诗歌教学问题导学案编制和实践 | 第18页 |
二、研究的框架——本论和案例结合 | 第18页 |
三、研究的方法——案例分析、问卷调查、教师访谈 | 第18-19页 |
第一章 问题导学案概念的界定和理论基础 | 第19-29页 |
第一节 问题导学案的概念和基本构成 | 第19-22页 |
一、学案的涵义 | 第19页 |
二、“问题导学案高效课堂教学”的脚本——问题导学案 | 第19-20页 |
三、问题导学案设计的一般程序 | 第20-22页 |
第二节 “问题导学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 第22-25页 |
一、基本涵义 | 第22页 |
二、基本结构 | 第22-23页 |
三、一般特点 | 第23-25页 |
第三节 问题导学案创编的理论基础 | 第25-29页 |
一、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 第26页 |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26-27页 |
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第27页 |
四、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27-29页 |
第二章 诗歌教学问题导学案的设计 | 第29-50页 |
第一节 设计概论 | 第29-39页 |
一、指导思想 | 第30-31页 |
二、编写原则 | 第31-38页 |
三、关键环节 | 第38-39页 |
第二节 设计思路 | 第39-50页 |
一、学习目标前置 | 第40-42页 |
二、学习重难点定位 | 第42-44页 |
三、问题设计 | 第44-46页 |
四、活动设计 | 第46-47页 |
五、练习设计 | 第47-49页 |
六、编制规范 | 第49-50页 |
第三章 诗歌教学问题导学案的教学现状 | 第50-58页 |
第一节 教学应用调查 | 第50-54页 |
第二节 教学现状 | 第54-58页 |
一、实践的效果 | 第55页 |
二、存在的问题 | 第55-58页 |
第四章 诗歌教学问题导学案改进措施 | 第58-68页 |
第一节 问题导学案编制建议 | 第58-60页 |
一、学案编制分析:两个结合 | 第58-59页 |
二、自主学习目标:清晰明确 | 第59页 |
三、自主学习模块:分层设计 | 第59页 |
四、合作探究模块:问题导向 | 第59-60页 |
五、检测反馈模块:知能合一 | 第60页 |
六、评价反思模块:注重实效 | 第60页 |
第二节 问题导学案教学建议 | 第60-63页 |
一、学生预习阶段:自觉自主,限时高效 | 第61-62页 |
二、课堂导学阶段:教学相长,合作探究 | 第62页 |
三、巩固强化阶段:夯实双基,把握梯度 | 第62-63页 |
第三节 建立科学评价机制 | 第63-68页 |
一、问题导学案文本评价 | 第64页 |
二、课堂学案导学评价 | 第64-66页 |
三、学生学习效果评价 | 第66页 |
四、科学评价的具体要求 | 第66-68页 |
结语 | 第68-69页 |
附录 | 第69-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