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前言 | 第10-15页 |
第一章 重大安全例外条款概述 | 第15-24页 |
1.1 相关基本概念 | 第15-18页 |
1.1.1 例外条款的定义 | 第15页 |
1.1.2 一般例外条款 | 第15-16页 |
1.1.3 重大安全例外条款 | 第16-17页 |
1.1.4 一般例外条款与重大安全例外条款的关系 | 第17-18页 |
1.2 重大安全例外条款的缘起及发展 | 第18-21页 |
1.2.1 重大安全例外条款的缘起 | 第18-19页 |
1.2.2 重大安全例外条款的发展 | 第19-21页 |
1.3 重大安全例外条款的价值评价 | 第21-24页 |
1.3.1 东道国与投资者之间风险分配的法律机制 | 第21-22页 |
1.3.2 东道国的安全阀 | 第22-24页 |
第二章 重大安全例外条款的条约约文规定 | 第24-31页 |
2.1 重大安全例外条款的解释方法 | 第24页 |
2.2 重大安全例外条款的适用 | 第24-31页 |
2.2.1 重大安全例外条款的适用范围 | 第24-26页 |
2.2.2 适用重大安全例外条款的关联性要求 | 第26-27页 |
2.2.3 适用重大安全例外的目的性要求 | 第27-28页 |
2.2.4 适用重大安全例外条款的限制性条件 | 第28-31页 |
第三章 ICSID仲裁中重大安全例外条款的实践 | 第31-45页 |
3.1 ICSID仲裁中重大安全例外条款的审理实践 | 第31-38页 |
3.1.1 阿根廷金融危机简介 | 第31-32页 |
3.1.2 ICSID对阿根廷援引重大安全例外条款的解释与适用 | 第32-38页 |
3.2 关于阿根廷ICSID仲裁中重大安全例外条款的争议焦点 | 第38-45页 |
3.2.1 经济危机是否属于重大安全 | 第38-39页 |
3.2.2 重大安全例外条款与习惯国际法“危急情形”的关系 | 第39-41页 |
3.2.3 重大安全例外条款性质的认定 | 第41-43页 |
3.2.4 重大安全例外措施“唯一”的认定 | 第43-44页 |
3.2.5 适用重大安全例外条款的法律后果 | 第44-45页 |
第四章 中外投资条约中重大安全例外条款的实践现状及不足 | 第45-51页 |
4.1 中外投资条约中重大安全例外条款的实践现状 | 第46-47页 |
4.2 中外投资条约中重大安全例外条款的不足 | 第47-51页 |
4.2.1 “重大安全例外”的范围不明确 | 第47-48页 |
4.2.2 大部分重大安全利益事项的判断权归属不明确 | 第48-49页 |
4.2.3 重大安全例外措施与目标之间的关联性要求不统一 | 第49页 |
4.2.4 未明确援用重大安全例外条款的法律效果 | 第49-51页 |
第五章 完善中外投资条约中重大安全例外条款的对策 | 第51-60页 |
5.1 完善中外投资条约中重大安全例外条款的必要性分析 | 第51-55页 |
5.1.1 作为资本输入大国对重大安全例外规则影响 | 第51-52页 |
5.1.2 作为资本输出大国对重大安全例外规则影响 | 第52-54页 |
5.1.3 双重身份情形下对重大安全例外规则的影响 | 第54-55页 |
5.2 中外投资条约中重大安全例外条款的具体完善对策 | 第55-60页 |
5.2.1 客观考虑双重身份下国际投资条约的签订 | 第55-56页 |
5.2.2 明确“重大安全例外”的范围 | 第56-57页 |
5.2.3 明确重大安全利益范围的判断权归属 | 第57页 |
5.2.4 统一重大安全例外措施与目标之间的关联性要求 | 第57-59页 |
5.2.5 明确援用重大安全例外条款的法律效果 | 第59-60页 |
结语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附录 中外投资条约中的重大安全例外条款 | 第67-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参与情况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