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移动通信论文

移动对等网数据分发的网络编码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12-30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27页
        1.2.1 移动对等网数据分发技术第15-19页
        1.2.2 网络编码理论与应用第19-27页
    1.3 研究内容第27-28页
    1.4 论文组织结构第28-30页
第2章 面向数据分发的网络编码第30-46页
    2.1 网络编码的基本原理与概念第30-37页
        2.1.1 网络编码的图论解释第31-34页
        2.1.2 网络编码基本过程第34-37页
    2.2 网络编码构造算法分析第37-44页
        2.2.1 无线网络编码基本原理第37-39页
        2.2.2 随机线性网络编码第39-40页
        2.2.3 稀疏线性网络编码第40-41页
        2.2.4 代间混合网络编码第41-44页
    2.3 现有方法存在的问题第44-45页
    2.4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3章 最小增量网络编码方法第46-64页
    3.1 网络编码运算代价分析第46-50页
    3.2 最小增量网络编码第50-56页
        3.2.1 基本思路及相关定义第51-53页
        3.2.2 最小增量网络编码的实现第53-56页
    3.3 相关性质分析第56-57页
    3.4 移动对等网节点数据分发模块第57-58页
    3.5 仿真实验与结果分析第58-62页
        3.5.1 实验方案与参数设置第59页
        3.5.2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59-62页
    3.6 本章小结第62-64页
第4章 反馈调节的多次网络编码方法第64-82页
    4.1 网络动态性对数据分发的影响第64-66页
        4.1.1 动态网络拓扑特征分析第64-65页
        4.1.2 动态网络对数据分发系统的要求第65-66页
    4.2 多次网络编码方法第66-69页
    4.3 反馈调节机制第69-72页
        4.3.1 反馈调节控制方法分析第69-70页
        4.3.2 反馈调节方案设计第70-72页
    4.4 移动对等网的网络模型第72-75页
        4.4.1 网络结构设计第73-74页
        4.4.2 节点状态定义及转换第74-75页
    4.5 仿真实验与结果分析第75-81页
        4.5.1 实验方案与参数配置第75-76页
        4.5.2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76-81页
    4.6 本章小结第81-82页
第5章 代间混合的多速率网络编码方法第82-100页
    5.1 移动对等网底层网络的异构性第82-85页
    5.2 多速率组播技术第85-87页
    5.3 代间混合的多速率网络编码第87-92页
        5.3.1 基本思路及定义第87-90页
        5.3.2 代间混合的多速率网络编码的实现第90-92页
    5.4 速率分配方案第92-95页
        5.4.1 速率分配的数学模型第93-94页
        5.4.2 速率分配方案第94-95页
    5.5 仿真实验与结果分析第95-99页
        5.5.1 实验方案与参数配置第95-96页
        5.5.2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96-99页
    5.6 本章小结第99-100页
结论第100-102页
参考文献第102-114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14-116页
致谢第116页

论文共11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独立学院大学毕业生就业歧视与公平就业问题研究
下一篇:农民集中居住政策实施中的地方政府与农民--基于鲁东两村的实践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