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体系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一、绪论 | 第9-13页 |
| (一)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 (二)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 1. 理论意义 | 第10页 |
| 2. 现实意义 | 第10-11页 |
| (三) 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 (四)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 1. 文献研究法 | 第12页 |
| 2. 比较研究法 | 第12页 |
| 3. 系统分析法 | 第12页 |
| 4. 案例分析法 | 第12页 |
| (五) 本文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 第12-13页 |
| 二、食品安全治理相关理论概述 | 第13-21页 |
| (一) 社会共治相关理论概述 | 第13页 |
| (二) 食品安全治理概述 | 第13-14页 |
| 1. 食品安全的特性 | 第13-14页 |
| 2. 食品安全治理的特点 | 第14页 |
| (三) 社会共治与食品安全 | 第14-21页 |
| 1. 我国食品安全治理体系的演变过程及现状 | 第14-16页 |
| 2. 社会共治对食品安全的意义 | 第16页 |
| 3. 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框架构想 | 第16-21页 |
| 三、南阳市食品安全治理现状 | 第21-28页 |
| (一) 当前南阳市食品安全治理具体措施 | 第21-25页 |
| 1. 构建“五级六员”监管网络 | 第21-23页 |
| 2. 成立食品协会自我约束 | 第23-24页 |
| 3. 开设专栏媒体客观引导 | 第24页 |
| 4. 开放车间后厨,消费者参与监督 | 第24-25页 |
| (二) 南阳市食品安全治理存在的问题 | 第25-28页 |
| 1. 政府监管力量薄弱 | 第25页 |
| 2. 企业主体责任意识缺失 | 第25-26页 |
| 3. 行业协会权威不足 | 第26页 |
| 4. 媒体专业性不足 | 第26-27页 |
| 5. 消费者鉴别能力和监督渠道不足 | 第27-28页 |
| 四、发达国家食品安全治理模式借鉴 | 第28-31页 |
| (一) 美国治理模式 | 第28-29页 |
| 1. 分级管理清晰,分工负责明确 | 第28页 |
| 2. 法律体系完善,技术支撑有力 | 第28-29页 |
| 3. 落实主体责任,发挥各方作用 | 第29页 |
| 4. 美国治理机制对我国食品安全治理的启示 | 第29页 |
| (二) 德国治理模式 | 第29-31页 |
| 1. 主体责任落实 | 第29-30页 |
| 2. 诚信体系健全 | 第30页 |
| 3. 维权意识较强 | 第30页 |
| 4. 德国治理机制对我国食品安全治理的启示 | 第30-31页 |
| 五、南阳市构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体系的政策建议 | 第31-36页 |
| (一) 总体目标 | 第31页 |
| (二) 构建途径 | 第31-36页 |
| 1. 建立科学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 | 第31页 |
| 2. 提高政府监管能力,推进政府理念创新 | 第31-32页 |
| 3. 明确企业主体责任,建立企业信用体系 | 第32-33页 |
| 4. 提升行业协会地位 | 第33-34页 |
| 5. 发挥媒体的引导作用 | 第34页 |
| 6. 拓宽消费者监督渠道 | 第34-36页 |
| 六、结语 | 第36-37页 |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 致谢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