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7-19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4 研究难点与创新之处 | 第19-20页 |
1.4.1 研究难点 | 第19页 |
1.4.2 创新之处 | 第19-20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概述 | 第20-28页 |
2.1 创业板制造业股权结构概述及对比分析 | 第20-22页 |
2.1.1 股权结构概述 | 第20页 |
2.1.2 三个板块制造业股权结构对比分析 | 第20-22页 |
2.2 创业板制造业财务风险概述 | 第22-24页 |
2.3 理论基础 | 第24-28页 |
2.3.1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4-25页 |
2.3.2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25-26页 |
2.3.3 掏空与支持理论 | 第26-28页 |
第三章 股权结构对财务风险的影响机理分析与假设提出 | 第28-31页 |
3.1 股权性质对创业板制造业财务风险的影响 | 第28-29页 |
3.2 股权集中度对创业板制造业财务风险的影响 | 第29-30页 |
3.3 股权制衡度对创业板制造业财务风险的影响 | 第30页 |
3.4 股权流通性结构对创业板制造业财务风险的影响 | 第30-31页 |
第四章 股权结构对财务风险影响的实证研究 | 第31-46页 |
4.1 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 第31页 |
4.2 变量设计 | 第31-37页 |
4.2.1 被解释变量 | 第31-35页 |
4.2.2 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 | 第35-37页 |
4.3 构建模型 | 第37-38页 |
4.4 实证分析 | 第38-46页 |
4.4.1 描述性分析 | 第38-41页 |
4.4.2 相关性分析 | 第41-42页 |
4.4.3 多元回归分析 | 第42-44页 |
4.4.4 稳健性检验 | 第44-46页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46-51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46-48页 |
5.2 政策建议 | 第48-51页 |
5.2.1 优化公司投资主体结构 | 第48-49页 |
5.2.2 合理提高股权集中度 | 第49页 |
5.2.3 适当提高股权制衡度 | 第49页 |
5.2.4 适度降低股权流通性 | 第49-51页 |
结束语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58-59页 |
附录B 部分数据资料 | 第59-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