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诵读理论与中学语文诵读教学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绪论 | 第10-13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0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三、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12-13页 |
第一章 当前中学语文诵读现状及其原因 | 第13-23页 |
一、诵读现状分析 | 第13-17页 |
(一) 听课记录部分(针对教师) | 第13-15页 |
(二) 问卷调查部分(针对学生) | 第15-17页 |
二、语文诵读教学不力的原因 | 第17-23页 |
(一) 宏观原因 | 第17-20页 |
(二) 微观原因 | 第20-23页 |
第二章 古文诵读理论及其借鉴意义 | 第23-39页 |
一、诵读的概念 | 第23页 |
二、古文诵读理论 | 第23-34页 |
(一) 诵读的基础形式 | 第23-28页 |
(二) 诵读的内在要求 | 第28-32页 |
(三) 背诵:诵读的提高阶段 | 第32-34页 |
三、借鉴意义及其局限性 | 第34-39页 |
(一) 借鉴意义 | 第34-37页 |
(二) 局限性 | 第37-39页 |
第三章 中学语文诵读策略 | 第39-49页 |
一、教师方面 | 第39-46页 |
(一) 细致安排 | 第39-41页 |
(二) 加强指导 | 第41-43页 |
(三) 有效监控 | 第43-44页 |
(四) 及时反馈 | 第44-45页 |
(五) 改进评价 | 第45-46页 |
二、学生方面 | 第46-49页 |
(一) 灵活选择诵读方法 | 第46-47页 |
(二) 合理安排诵读时间 | 第47页 |
(三) 自觉应用学习策略 | 第47-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