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12-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 水泥土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1 国外对水泥土的研究 | 第13-14页 |
1.2.2 我国对水泥土的研究 | 第14页 |
1.2.3 粉煤灰在水泥土中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4 聚丙烯纤维在水泥土中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2 试验材料及试验内容 | 第18-29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18-23页 |
2.1.1 土样 | 第18-20页 |
2.1.2 水泥 | 第20-21页 |
2.1.3 粉煤灰 | 第21-22页 |
2.1.4 聚丙烯纤维 | 第22-23页 |
2.2 试验仪器 | 第23-25页 |
2.3 试验前准备、试块制备及养护 | 第25-27页 |
2.3.1 试验前准备 | 第25页 |
2.3.2 试块制备 | 第25-27页 |
2.3.3 试块养护 | 第27页 |
2.4 试验内容 | 第27-28页 |
2.4.1 正交试验 | 第27页 |
2.4.2 NaCl溶液侵蚀水泥土试验 | 第27-28页 |
2.4.3 水泥土试块的冻融循环试验 | 第2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3 复合低掺量水泥红粘土最优配合比试验研究 | 第29-44页 |
3.1 复合低掺量水泥红粘土简介 | 第29页 |
3.2 正交试验简介 | 第29页 |
3.3 正交试验设计 | 第29-30页 |
3.4 试验方法及结果 | 第30-31页 |
3.5 试验结果分析 | 第31-34页 |
3.5.1 极差分析 | 第31-33页 |
3.5.2 方差分析 | 第33-34页 |
3.6 各因素对水泥土强度的影响 | 第34-35页 |
3.6.1 水泥土内部因素对水泥土强度的影响 | 第34-35页 |
3.6.2 龄期对水泥土试块强度的影响 | 第35页 |
3.7 三维曲面拟合 | 第35-38页 |
3.7.1 强度-水泥掺量-龄期之间的关系 | 第35-36页 |
3.7.2 强度-粉煤灰掺量-龄期之间的关系 | 第36-37页 |
3.7.3 强度-聚丙烯纤维掺量-龄期之间的关系 | 第37-38页 |
3.8 微观形貌分析 | 第38-40页 |
3.8.1 不同组间的微观分析 | 第38-39页 |
3.8.2 不同龄期的微观分析 | 第39-40页 |
3.9 应力应变分析 | 第40-42页 |
3.10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4 NaCl对复合低掺量水泥红粘土性能的影响研究 | 第44-55页 |
4.1 NaCl侵蚀试验背景 | 第44页 |
4.2 NaCl侵蚀试验方案 | 第44-45页 |
4.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45-51页 |
4.3.1 试件表观变化情况分析 | 第45-48页 |
4.3.2 三种浓度的NaCl溶液对试块质量的影响 | 第48-50页 |
4.3.3 NaCl溶液对试块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 | 第50-51页 |
4.3.4 NaCl溶液侵蚀对水泥土应力-应变的影响 | 第51页 |
4.4 强度-侵蚀次数-NaCl溶液浓度之间的关系 | 第51-52页 |
4.5 微观方面分析 | 第52-54页 |
4.5.1 反应机理分析 | 第52-53页 |
4.5.2 NaCl溶液侵蚀试块的微观结构分析 | 第53-5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5 水泥土的冻融循环试验 | 第55-66页 |
5.1 试验设计 | 第55页 |
5.2 试验方案 | 第55-56页 |
5.3 试验结果分析 | 第56-59页 |
5.3.1 试块表观变化情况 | 第56-57页 |
5.3.2 冻融循环对试块质量损失的影响 | 第57-58页 |
5.3.3 冻融循环对试块强度的影响 | 第58-59页 |
5.4 冻融循环对应力-应变的影响分析 | 第59页 |
5.5 应力应变曲线本构方程 | 第59-61页 |
5.6 冻融循环试验微观机理分析 | 第61-63页 |
5.7 冻融循环损伤模型 | 第63-64页 |
5.8 微观结构研究假设 | 第64-65页 |
5.9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6 结论 | 第66-67页 |
7 展望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作者简介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