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师院校实践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20页 |
(一)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 第9-12页 |
1. 研究缘起 | 第9-11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2-18页 |
1. 国内实践教学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2. 国外实践教学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四)研究创新之处与关键问题 | 第19-20页 |
1. 研究创新之处 | 第19页 |
2. 关键问题 | 第19-20页 |
一、实践教学理论诠释 | 第20-29页 |
(一)理论基础 | 第20-26页 |
1. 马克思的实践生成观 | 第20-24页 |
2. 做中学 | 第24-25页 |
3. 教育的目的观 | 第25-26页 |
(二)相关概念的认识 | 第26-29页 |
1. 教学 | 第26页 |
2. 实践教学 | 第26-27页 |
3. 地方高师院校 | 第27-29页 |
二、实践教学的现状调查 | 第29-35页 |
(一)调查设计 | 第29-31页 |
1. 问卷编制与处理 | 第29页 |
2. 访谈内容与处理 | 第29-30页 |
3. 调查对象主要信息 | 第30-31页 |
(二)调查结果 | 第31-35页 |
1. 实践教学态度 | 第31-32页 |
2. 实践教学课程 | 第32-33页 |
3. 实践教学方式 | 第33-34页 |
4. 实践教学评价 | 第34-35页 |
三、地方高师院校实践教学的现存问题及原因透视 | 第35-43页 |
(一)存在问题 | 第35-39页 |
1. 实践教学目标模糊 | 第35-36页 |
2. 课程设置不合理 | 第36页 |
3. 实践运行机制不畅 | 第36-38页 |
4. 评价体系不完善 | 第38-39页 |
(二)原因透视 | 第39-43页 |
1. 目标认识层面分析 | 第39-40页 |
2. 课程层面分析 | 第40页 |
3. 协作层面分析 | 第40-41页 |
4. 评价层面分析 | 第41-43页 |
四、实践教学的对策 | 第43-57页 |
(一)确立以人为本的实践教学目标 | 第43-47页 |
1. 办学定位 | 第43-44页 |
2. 人才培养目标 | 第44-45页 |
3. 细化实践教学目标 | 第45-47页 |
(二)优化课程设置 | 第47-50页 |
1. 设置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 第47-49页 |
2. 实践教学课程设置示例 | 第49页 |
3. 更新实践教学方式 | 第49-50页 |
(三)建立实践教学共同体机制 | 第50-53页 |
1. 教育行政部门统筹规划 | 第51-52页 |
2. 地方高师院校主导 | 第52页 |
3. 中小学校主动参与 | 第52-53页 |
(四)创建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 第53-57页 |
1. 设置评价机构 | 第54页 |
2. 共同关注评价过程 | 第54页 |
3. 构建评价动态体系 | 第54-57页 |
结语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附录一 地方高师院校实践教学的现状调查问卷 | 第61-64页 |
附录二 地方高师院校实践教学现状的访谈调查 | 第64-65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