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曲子词审美特征论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4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二)敦煌曲子词研究现状分析 | 第10-12页 |
1. 敦煌曲子词名称之争研究 | 第10页 |
2. 名称及其内涵的界定研究 | 第10页 |
3. 敦煌曲子词题材内容研究 | 第10-11页 |
4. 敦煌曲子词艺术特色研究 | 第11页 |
5. 敦煌曲子词人物形象研究 | 第11-12页 |
6. 敦煌曲子词历史意义研究 | 第12页 |
(三)研究的意义与方法 | 第12-14页 |
1. 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2. 研究的方法 | 第13-14页 |
第一章 敦煌曲子词的语言美 | 第14-26页 |
(一)直率酣畅的语言风格美 | 第14-18页 |
1. 抒情直抒胸臆,语言直率明了 | 第14-16页 |
2. 叙事明白酣畅,语言通俗易懂 | 第16-18页 |
(二) 质朴浅白的语言风格美 | 第18-21页 |
1. 写人多用白描,语言朴素无华 | 第18-20页 |
2. 绘景不加雕饰,语言拙朴自然 | 第20-21页 |
(三)敦煌曲子词语言的外在形式美 | 第21-26页 |
1. 口语、俗语的运用 | 第21-23页 |
2. 叠字体的运用 | 第23-24页 |
3. 不固定的体制 | 第24-26页 |
第二章 敦煌曲子词的情感美 | 第26-38页 |
(一)爱情闺怨词中的爱恨情怨 | 第26-30页 |
1. 爱情词中的真挚情感 | 第27-28页 |
2. 闺怨词中的缠绵悱恻之思 | 第28-30页 |
(二)边塞卫国词中的赤子之情 | 第30-34页 |
1. 卫国将士保家卫国之情 | 第31-32页 |
2. 边塞勇士建功立业之情 | 第32-34页 |
(三)战乱思乡词中的悲痛情怀 | 第34-38页 |
1. 战乱词中的感伤之情 | 第34-36页 |
2. 思乡词中的寓居之情 | 第36-38页 |
第三章 敦煌曲子词的文化习俗特色之美 | 第38-52页 |
(一)敦煌曲子词的文化审美特征 | 第38-45页 |
1. 传统服饰体现出的文化审美特征 | 第38-41页 |
2. 尚武精神体现出的文化审美追求 | 第41-43页 |
3. 民族融合的和谐美 | 第43-45页 |
(二)敦煌曲子词的传统习俗之美 | 第45-52页 |
1. 传统节日习俗 | 第45-47页 |
2. 传统信仰习俗 | 第47-49页 |
3. 传统婚姻习俗 | 第49-52页 |
第四章 敦煌曲子词所预示词的审美特征发展趋向 | 第52-61页 |
(一)词向城市商圈发展的趋向 | 第53-54页 |
(二)词由叙事向抒情写景发展的趋向 | 第54-56页 |
(三)词由质朴向华丽发展的趋向 | 第56-57页 |
(四)词由音乐性向文学性发展的趋向 | 第57-61页 |
结语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