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导论 | 第9-15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9页 |
(二) 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9-11页 |
1. 发展观 | 第9-10页 |
2. 阿马蒂亚·森自由发展观 | 第10-11页 |
(三) 国内外关于阿马蒂亚·森自由发展观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 国外学者的研究述评 | 第11页 |
2. 国内学者的研究述评 | 第11-12页 |
(四)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 理论价值 | 第12-13页 |
2. 现实意义 | 第13页 |
(五) 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13-14页 |
1. 比较研究法 | 第13页 |
2. 文献研究法 | 第13-14页 |
(六) 研究的重点难点 | 第14页 |
(七) 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一、阿马蒂亚·森自由发展观的理论来源 | 第15-25页 |
(一) 特殊的人生经历 | 第15-17页 |
1. 童年阶段 | 第15页 |
2. 求学阶段 | 第15-16页 |
3. 任教阶段 | 第16-17页 |
(二) 西方自由思想的影响 | 第17-18页 |
1. 泰戈尔的“印度理念”思想 | 第17-18页 |
2. 古典经济学及古典经济学家的自由思想 | 第18页 |
3. 新古典经济学及新古典经济学家的自由思想 | 第18页 |
(三) 对传统发展观的批判 | 第18-22页 |
1. 对唯“经济增长”发展观的批判 | 第19-20页 |
2. 对唯“满足需要”发展观的批判 | 第20-21页 |
3. 对可持续发展观的批判 | 第21-22页 |
(四) 受马克思主义相关思想的影响 | 第22-25页 |
1. 马克思主义自由思想 | 第23页 |
2. 马克思主义发展思想 | 第23-24页 |
3. 马克思主义平等思想 | 第24-25页 |
二、阿马蒂亚·森自由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和理论特质 | 第25-31页 |
(一) 阿马蒂亚·森自由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 第25-26页 |
1. 自由是发展的首要目的 | 第25页 |
2. 自由是发展的重要手段 | 第25-26页 |
(二) 阿马蒂亚·森自由发展观的主要特点 | 第26-28页 |
1. 以伦理指导发展 | 第27页 |
2. 以理性争取发展 | 第27-28页 |
3. 以自由看待发展 | 第28页 |
(三) 阿马蒂亚·森自由发展观的基本原则 | 第28-31页 |
1. 人本原则 | 第28-29页 |
2. 主体原则 | 第29页 |
3. 普遍主义原则 | 第29-31页 |
三、阿马蒂亚·森自由发展观的理论评价 | 第31-35页 |
(一) 阿马蒂亚·森自由发展观的理论贡献 | 第31-32页 |
1. 凸显社会发展的人本化趋向 | 第31页 |
2. 重建了经济学问题的伦理层面 | 第31页 |
3. 从自由的角度诠释发展 | 第31-32页 |
(二) 阿马蒂亚·森自由发展观的理论局限性 | 第32-33页 |
1. 如何实现经济学与伦理学的结合论述不足 | 第32页 |
2. “发展”概念界定不明确 | 第32页 |
3. 忽视了导致权力分配不公的深层原因 | 第32-33页 |
(三) 与马克思主义自由发展观的异同 | 第33-35页 |
1. 从“人的需要”角度来看 | 第33页 |
2. 从“人的偏好”角度来看 | 第33页 |
3. 从“人的能力”角度来看 | 第33页 |
4. 从“人的内在价值”角度来看 | 第33-35页 |
四、阿马蒂亚·森自由发展观对当代中国发展的启示 | 第35-41页 |
(一) 阿马蒂亚·森自由发展观对我国社会发展的一般性启示 | 第35-36页 |
1. 更加关注改善人的生存状况 | 第35页 |
2. 更加关注人的可行能力建设 | 第35-36页 |
3. 更加关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 第36页 |
(二) 阿马蒂亚·森自由发展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启示 | 第36-38页 |
1. 两种“自由”的异同 | 第36-37页 |
2. 森的自由发展观对理解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意义 | 第37-38页 |
(三) 阿马蒂亚·森自由发展观对“五大发展理念”启示 | 第38-41页 |
1. 阿马蒂亚·森自由发展观与“五大发展理念”的异同 | 第38-40页 |
2. 森的自由发展观对理解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积极意义 | 第40-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注释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