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部分 绪论 | 第12-26页 |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目的、意义 | 第12-15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二)研究目的 | 第13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二、国内外相关问题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三)相关研究综述 | 第19页 |
三、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9-21页 |
(一)教育公平理论 | 第20页 |
(二)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20页 |
(三)教师教育一体化 | 第20-21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一)文献法 | 第21页 |
(二)访谈法 | 第21-22页 |
(三)问卷调查法 | 第22页 |
(四)个案研究法 | 第22页 |
五、概念界定 | 第22-26页 |
(一)农村留守儿童 | 第22-23页 |
(二)师范生实习支教 | 第23页 |
(三)“五位一体”教育合力 | 第23-24页 |
(四)教师专业精神 | 第24-26页 |
第二部分 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其教育存在的问题 | 第26-32页 |
一、留守儿童现状 | 第26-28页 |
(一)幼龄化趋严重 | 第26-27页 |
(二)安全隐患突出 | 第27页 |
(三)心理问题多发 | 第27页 |
(四)学习素质弱化 | 第27-28页 |
(五)道德品行世俗化 | 第28页 |
二、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 | 第28-32页 |
(一)政府重政策轻落实导致引导工作缺位 | 第29页 |
(二)学校重成绩轻教育造成学校教育缺力 | 第29页 |
(三)家长观念落后致使家庭教育缺失 | 第29-30页 |
(四)社会力量各自为战使得合力缺乏 | 第30-31页 |
(五)教师关爱弱势群体的教师专业精神弱化 | 第31-32页 |
第三部分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有生力量介入 | 第32-44页 |
一、师范生实习支教拓展留守儿童教育功能的必然性 | 第32-36页 |
(一)师范生实习支教拓展留守儿童教育功能的必要性 | 第32-33页 |
(二)师范生实习支教拓展留守儿童教育功能的可行性 | 第33-34页 |
(三)实习支教师范生作为有生力量构建留守儿童 教育“五位一体”教育合力的构建 | 第34-36页 |
二、实习支教师范生关爱留守儿童教育的实践探索 | 第36-38页 |
(一)闽南师范大学对实习支教师范生关爱留守儿童教育的实践 | 第36-38页 |
三、实习支教师范生教育引导留守儿童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38-44页 |
(一)师范生教育知识和技能较为缺乏 | 第38-39页 |
(二)地方政府的支持措施还不够完善 | 第39-40页 |
(三)支教学校教师教育引导存在缺位 | 第40-41页 |
(四)实习支教师范生专业情意有待加强 | 第41-42页 |
(五)家庭社区对师范生存在一定偏见 | 第42-44页 |
第四部分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有生力量培育的思考与建议 | 第44-52页 |
一、师范院校加强师范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 | 第45-46页 |
(一)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强化实践技能训练 | 第45页 |
(二)明晰实习支教目标,做好全面跟踪指导 | 第45-46页 |
(三)开展专题教育活动,培养服务基层意识 | 第46页 |
二、地方政府健全和完善实习支教的配套支持政策 | 第46-47页 |
(一)建立协同机制,提供政策保障 | 第46-47页 |
(二)改善周边环境,提供安全保障 | 第47页 |
(三)加大资源投入,促进教育发展 | 第47页 |
三、农村中小学校对实习支教师范生的教育和指导 | 第47-49页 |
(一)合理安排工作,改善生活条件 | 第48页 |
(二)探索考核机制,落实专业指导 | 第48页 |
(三)挖掘乡村文化,引导教育工作 | 第48-49页 |
四、实习支教师范生的专业情意、态度和价值观培育 | 第49-50页 |
(一)培养高度责任的教师专业情意 | 第49页 |
(二)保有积极向上的教师专业态度 | 第49页 |
(三)培育崇高正确的教师专业价值观 | 第49-50页 |
五、社区及家庭对实习支教师范生的支持与配合 | 第50-52页 |
(一)家长积极配合实习支教师范生进行沟通 | 第50页 |
(二)社区配合师范生开展留守儿童教育工作 | 第50-52页 |
第五部分 结语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附录 | 第58-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