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隋、唐至清前期(581~1840年)论文--清前期(1616~1840年)论文

清中后期蒙旗逃亡问题研究--以准格尔旗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引言第9-15页
第一章 清初“逃人法”及清政府对蒙旗逃亡实施的措施第15-29页
    第一节 清初“逃人法”及其内容与沿革第15-20页
        一、“逃人法”的初定第15-16页
        二、皇太极时期对“逃人法”的修订第16-17页
        三、顺治年间的“逃人法”的特征第17-19页
        四、“逃人法”的松弛第19-20页
    第二节 清政府对蒙旗逃亡实施的措施第20-29页
        一、清朝统治蒙古的中央机构——理藩院第20-21页
        二、在蒙古地区设立的地方制度——盟旗制第21-23页
        三、清代蒙古立法中有关逃亡的具体规定第23-29页
第二章 清中后期准格尔旗逃亡的类型第29-43页
    第一节 吏民逃亡第30-34页
        一、官吏逃亡第30-33页
        二、民众逃亡第33-34页
    第二节 兵丁逃亡第34-35页
    第三节 刑徒逃亡第35-36页
    第四节 家奴逃亡第36-37页
    第五节 喇嘛逃亡第37-39页
    第六节 灾民逃亡第39-43页
第三章 清中后期准格尔旗逃亡的原因和特点第43-67页
    第一节 清中后期准格尔旗逃亡的原因第43-52页
        一、移民潮第43-45页
        二、商业影响第45-46页
        三、喇嘛教的广泛传播第46-47页
        四、自然灾害第47-49页
        五、战乱侵扰第49-52页
    第二节 清中后期准格尔旗逃亡的特点第52-67页
        一、同清初逃亡问题的区别与特点第52-57页
        二、《蒙古律例》、《理藩院则例》中有关逃亡条例与16-18世纪蒙古律令的比较第57-67页
结语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74页
附录(一)第74-81页
附录(二)第81-88页
致谢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图式理论的对德中级汉语词汇教学探讨
下一篇:卫匡国的中国语言观研究--以《中国文法》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