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16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1.2.1 根系研究方法进展 | 第12-13页 |
1.2.2 放牧对群落地下生物量影响 | 第13页 |
1.2.3 放牧对植物根系特征影响 | 第13-14页 |
1.3 科学问题与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1.3.1 科学问题 | 第15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6-21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16-19页 |
2.1.1 不同放牧强度和不同放牧方式研究区概况 | 第17页 |
2.1.2 不同退化演替阶段研究区概况 | 第17-18页 |
2.1.3 不同围封恢复年份草地研究区概况 | 第18-19页 |
2.2 试验设计与试验方法 | 第19-21页 |
2.2.1 放牧试验设计 | 第19-20页 |
2.2.2 地下生物量的获取 | 第20页 |
2.2.3 根系功能性状测定 | 第20页 |
2.2.4 数据处理 | 第20-21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1-45页 |
3.1 不同放牧强度与放牧方式下群落地下生物量时空分布格局 | 第21-31页 |
3.1.1 不同放牧强度下群落地下生物量空间分布格局 | 第21-23页 |
3.1.2 不同放牧方式下群落地下生物量空间分布格局 | 第23-24页 |
3.1.3 不同退化演替阶段群落地下生物量空间分布格局 | 第24-26页 |
3.1.4 不同恢复演替阶段群落地下生物量空间分布格局 | 第26-28页 |
3.1.5 不同放牧强度下群落地下生物量季节动态 | 第28-30页 |
3.1.6 群落地下生物量年内周转率 | 第30-31页 |
3.2 不同放牧强度与放牧方式下植物个体根系繁殖性状特征 | 第31-34页 |
3.2.1 不同放牧强度下植物个体根数和根茎节间距 | 第31-32页 |
3.2.2 不同放牧方式植物个体根数和根茎节间距 | 第32-34页 |
3.3 不同放牧强度与放牧方式下植物个体根系营养性状特征 | 第34-45页 |
3.3.1 不同恢复演替阶段根系直径变化 | 第34-35页 |
3.3.2 不同放牧强度下植物根系直径变化 | 第35页 |
3.3.3 不同放牧方式下植物根系直径变化 | 第35-36页 |
3.3.4 不同演替阶段群落植物根系直径变化 | 第36-37页 |
3.3.5 不同恢复年限植物根系比根长和比表面的变化 | 第37-39页 |
3.3.6 不同演替阶段植物根系比根长和比表面的变化 | 第39-41页 |
3.3.7 不同放牧强度下植物比根长和比表面的变化 | 第41-42页 |
3.3.8 不同放牧方式下植物比根长和比表面的变化 | 第42-45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45-52页 |
4.1 放牧对地下生物量的影响 | 第45-48页 |
4.1.1 放牧对总地下生物量的影响 | 第45-47页 |
4.1.2 放牧对不同层次地下生物量的影响 | 第47-48页 |
4.1.3 放牧对生长季不同阶段地下生物量的影响 | 第48页 |
4.2 放牧对根系功能性状的影响 | 第48-52页 |
4.2.1 放牧对根系繁殖性状的影响 | 第49页 |
4.2.2 放牧对根系营养性状的影响 | 第49-52页 |
第五章、结论与展望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