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12-19页 |
(一)论文的缘起及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1.论文的缘起 | 第13页 |
2.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1.国内文献综述 | 第14-15页 |
2.国外文献综述 | 第15-16页 |
3.国内外文献研究述评 | 第16页 |
(三)研究范畴和论文结构 | 第16-17页 |
1.研究范畴 | 第16-17页 |
2.论文结构 | 第17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文献研究法 | 第17页 |
2.个案研究法 | 第17-18页 |
3.比较研究法 | 第18页 |
4.定性分析法 | 第18页 |
(五)论文创新之处和研究局限 | 第18-19页 |
1.论文创新 | 第18页 |
2.研究局限 | 第18-19页 |
一、移动新闻客户端与移动新闻客户端新闻直播的兴起 | 第19-26页 |
(一)移动新闻客户端的概念以及发展现状 | 第19-22页 |
1.什么是移动新闻客户端 | 第19-20页 |
2.移动新闻客户端的发展现状 | 第20-22页 |
(二)移动新闻客户端新闻直播的兴起 | 第22-26页 |
1.新闻直播是最直观的信息传播方式 | 第22-23页 |
2.移动新闻客户端新闻直播的衍变过程 | 第23-26页 |
二、移动新闻客户端新闻直播发展原因及呈现现状 | 第26-31页 |
(一)移动新闻客户端新闻直播发展的原因 | 第26-28页 |
1.技术革新是移动新闻客户端新闻直播发展的根本推动力 | 第26-27页 |
2.资本市场的刺激是移动新闻客户端新闻直播发展的助推力 | 第27页 |
3.移动新闻客户端新闻直播是媒体竞争的新战场 | 第27-28页 |
4.满足受众需求是移动新闻客户端新闻直播发展的前进动力 | 第28页 |
(二)移动新闻客户端新闻直播的呈现现状 | 第28-31页 |
1.移动新闻客户端新闻直播的形式 | 第28-29页 |
2.移动新闻客户端新闻直播的内容 | 第29-31页 |
三、移动新闻客户端新闻直播的SWOT分析 | 第31-40页 |
(一)S(Strength):移动新闻客户端新闻直播的优势 | 第31-33页 |
1.真实接地气 | 第31页 |
2.内容丰富且开放 | 第31-32页 |
3.节约生产成本 | 第32页 |
4.传受双方积极互动 | 第32-33页 |
5.无限制性 | 第33页 |
(二)W(Weakness):移动新闻客户端新闻直播的劣势 | 第33-36页 |
1.专业型不足,权威性低 | 第33-34页 |
2.内容低俗、观点偏颇情况时有发生 | 第34页 |
3.把关不足、内容不够精细 | 第34-35页 |
4.“知识鸿沟”被拉大 | 第35-36页 |
(三)O(Opportunity):移动新闻客户端新闻直播的发展机遇 | 第36-37页 |
1.移动网络受众的增加以及 4G网络技术的支持 | 第36页 |
2.广电总局对传统电视媒体新闻内容的监管 | 第36-37页 |
(四)T(Threat):移动新闻客户端新闻直播的威胁 | 第37-40页 |
1.电视媒体权威地位的威胁 | 第37页 |
2.相关政策的威胁 | 第37-38页 |
3.受众忠诚度的威胁 | 第38页 |
4.赢利模式的威胁 | 第38-40页 |
四、移动新闻客户端新闻直播的发展前景 | 第40-47页 |
(一)电视新闻直播借助移动新闻客户端尝试转型 | 第40-43页 |
1.传统电视新闻直播存在问题分析 | 第40-41页 |
2.借助移动新闻客户端实现转型的可能性分析 | 第41-42页 |
3.“北京时间”新闻客户端的成功经验借鉴 | 第42-43页 |
(二)移动新闻客户端新闻直播的未来发展策略 | 第43-47页 |
1.建立严格把关机制 | 第43页 |
2.记者职业能力有待提高 | 第43-44页 |
3.强化服务意识满足多样化需求 | 第44-45页 |
4.重视前期准备工作 | 第45页 |
5.找准自身的品牌定位 | 第45-46页 |
6.积极寻求合作共赢 | 第46-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