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学视域下网络新闻文本阐意对舆论影响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10-13页 |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0页 |
(二)论文思路 | 第10-12页 |
(三)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一、网络新闻文本分析对舆论研究的依据与意义 | 第13-19页 |
(一)网络新闻文本作为一种表意系统 | 第13-16页 |
1.文本作为事件认识的直接来源 | 第13-14页 |
2.文本的存在形式影响人的认识 | 第14-16页 |
(二)以符号学为方法论的网络舆论中观研究 | 第16-19页 |
1.传统研究方法的局限性 | 第16-17页 |
2.符号学视角下的网络新闻文本分析 | 第17-19页 |
二、网络环境下的新闻文本表现特征 | 第19-28页 |
(一)技术主导下的网络新闻文本特征 | 第20-23页 |
1.网络新闻文本的多媒介特征 | 第20页 |
2.多种伴随文本共同解读特征 | 第20-22页 |
3.技术优势下的文本“宽解读” | 第22-23页 |
(二)商业氛围下的网络新闻文本特征 | 第23-26页 |
1.网络新闻文本的标题特征 | 第23-24页 |
2.网络新闻文本的内容特征 | 第24-26页 |
3.商业环境下的内涵催生 | 第26页 |
(三)人为因素下的网络新闻文本失实性特征 | 第26-28页 |
三、网络新闻文本阐意影响舆论的方式 | 第28-43页 |
(一)网络新闻文本构建集体记忆 | 第28-31页 |
1.文本指示符号类型化网络事件 | 第28-29页 |
2.文本指示符号构造刻板偏见 | 第29-31页 |
(二)文本“神话”的建构造成事件过度解读 | 第31-36页 |
1.网络新闻文本“神话”的建构 | 第31-34页 |
2.“神话”式解读扩大偏见感知 | 第34-35页 |
3.案例分析 | 第35-36页 |
(三)文本符号建构下的阶层对立 | 第36-43页 |
1.标出性的概念 | 第36-37页 |
2.当前社会文化中的主流“正项” | 第37页 |
3.网络文化中的“正项”翻转 | 第37-39页 |
4.网络新闻文本中“异项”符号化特征 | 第39-40页 |
5.文本中“标出项”符号解读对舆论的影响 | 第40-41页 |
6.案例分析 | 第41-43页 |
四、避免网络新闻文本阐意引发舆论负效应的策略 | 第43-49页 |
(一)符号衍义下的新闻文本求真 | 第43-45页 |
1.符号衍义下的文本开放性特征 | 第43页 |
2.贯彻符号衍义性下真实性原则 | 第43-45页 |
3.文本求真弱化负面舆论发生可能 | 第45页 |
(二)弱化网络新闻文本中“标出项”指示符使用 | 第45-46页 |
(三)规范网络新闻行业和从业人员 | 第46-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