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导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13-14页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5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第2章 农业贷款对农民增收影响的理论研究 | 第16-23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18页 |
2.1.1 农业贷款的定义 | 第16页 |
2.1.2 农民收入定义及构成 | 第16-17页 |
2.1.3 衡量农民收入的指标 | 第17-18页 |
2.2 农业贷款对农民增收影响的相关理论 | 第18-23页 |
2.2.1 生产要素分配理论 | 第18-19页 |
2.2.2 国民收入分配理论 | 第19-20页 |
2.2.3 农业信贷补贴理论 | 第20-21页 |
2.2.4 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 第21-23页 |
第3章 湖南省农业贷款和农民收入的现状分析 | 第23-31页 |
3.1 湖南省农业贷款的发展规模及特点 | 第23-25页 |
3.1.1 湖南省农业贷款的发展规模 | 第23页 |
3.1.2 湖南省农业贷款的发展特点 | 第23-25页 |
3.2 湖南省农民收入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 第25-29页 |
3.2.1 湖南省农民收入的现状 | 第25-27页 |
3.2.2 湖南省农民收入的影响因素 | 第27-29页 |
3.3 湖南省农业贷款对农民增收影响过程中的制约因素 | 第29-31页 |
3.3.1 农业贷款投入力度不足,未能满足农民贷款需求 | 第29页 |
3.3.2 农业贷款结构不合理 | 第29-30页 |
3.3.3 农业贷款管理不善 | 第30页 |
3.3.4 农业贷款利率高,农民贷款压力大 | 第30-31页 |
第4章 湖南省农业贷款对农民增收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31-43页 |
4.1 数据来源及模型选择 | 第31-33页 |
4.1.1 数据来源 | 第31-32页 |
4.1.2 模型选择 | 第32-33页 |
4.2 实证分析 | 第33-42页 |
4.2.1 单位根检验 | 第33-34页 |
4.2.2 协整检验 | 第34-36页 |
4.2.3 VAR模型估计结果 | 第36-38页 |
4.2.4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 第38-40页 |
4.2.5 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 第40-41页 |
4.2.6 方差分解 | 第41-42页 |
4.3 实证结论 | 第42-43页 |
第5章 湖南省农业贷款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建议 | 第43-49页 |
5.1 加大农业贷款投入力度,保障农民收入增长的资金支持 | 第43-45页 |
5.1.1 增加政府财政支农,确保资金的不断流 | 第43-44页 |
5.1.2 正确引导政策性银行,给予农民增收政策性金融支持 | 第44页 |
5.1.3 宏观调控商业银行,增加对农民贷款的发放力度 | 第44页 |
5.1.4 完善农村非正规金融,丰富农业贷款渠道 | 第44-45页 |
5.2 合理调整农业贷款结构,做到资源优化配置 | 第45-46页 |
5.2.1 合理配置资金,加强绿色农业、现代农业以及农业企业的投入 | 第45页 |
5.2.2 提高农业贷款资金利用率,杜绝资金的挪用浪费 | 第45-46页 |
5.3 完善农业贷款管理模式和经营模式,实现资金合理循环 | 第46-47页 |
5.3.1 建立健全新的管理体制 | 第46页 |
5.3.2 建立健全贷款体系以及农业风险防范体系 | 第46-47页 |
5.3.3 建立健全农村居民信用档案,强化政府的信用体制建设作用 | 第47页 |
5.4 建立补贴制度,为农民减轻负担 | 第47-49页 |
5.4.1 建立健全财政补贴制度,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 | 第47-48页 |
5.4.2 实行利率市场化,降低农民贷款难度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个人简历、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