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导论 | 第15-35页 |
一、研究意义 | 第15-19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19-30页 |
三、研究内容 | 第30-32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32-33页 |
五、研究创新与不足 | 第33-35页 |
第一章 中央苏区医疗卫生事业的背景解析 | 第35-52页 |
第一节 基本概念厘定与内涵关联解析 | 第35-42页 |
一、苏区 | 第35-38页 |
二、中央苏区 | 第38-40页 |
三、医疗卫生 | 第40-42页 |
第二节 中央苏区的社会生态环境分析 | 第42-47页 |
一、赣南、闽西的地理条件 | 第42-43页 |
二、赣南、闽西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 | 第43-44页 |
三、赣南、闽西的军事战争形势 | 第44-47页 |
第三节 中央苏区建立前当地医疗卫生状况分析 | 第47-52页 |
一、中央苏区建立前赣南、闽西医疗卫生的落后状况 | 第47-49页 |
二、赣南、闽西医疗卫生状况落后的成因 | 第49-52页 |
第二章 中央苏区医疗卫生事业的理论探究 | 第52-86页 |
第一节 马克思列宁主义医疗卫生思想探源 | 第52-61页 |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医疗卫生思想内涵 | 第52-56页 |
二、列宁的医疗卫生思想内涵 | 第56-61页 |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早期医疗卫生思想探析 | 第61-80页 |
一、毛泽东早期的医疗卫生思想 | 第61-69页 |
二、朱德的军事思想与中央苏区党的医疗卫生思想的关系 | 第69-74页 |
三、其他共产党人中央苏区时期的医疗卫生思想 | 第74-80页 |
第三节 中央苏区中国共产党医疗卫生思想的理论特点 | 第80-86页 |
一、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开展医疗卫生事业的人民性 | 第80-82页 |
二、根据形势发展不断完善医疗卫生事业的科学性 | 第82-84页 |
三、解决军民健康问题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务实性 | 第84-86页 |
第三章 中央苏区医疗卫生事业的路径考察 | 第86-124页 |
第一节 中央苏区医疗卫生事业的起源 | 第86-91页 |
一、南昌起义后部队的医疗卫生状况 | 第86-87页 |
二、秋收起义后部队的医疗卫生状况 | 第87-89页 |
三、东固革命根据地的医疗卫生状况 | 第89-91页 |
第二节 中央苏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初创 | 第91-97页 |
一、积极探索卫生组织建设 | 第91页 |
二、大力加强红军医院建设 | 第91-93页 |
三、努力扩大医务人员队伍 | 第93页 |
四、拓展获取药械资源渠道 | 第93-95页 |
五、树立军民卫生防疫理念 | 第95-97页 |
第三节 中央苏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 第97-110页 |
一、完善管理机构和组织体系 | 第97-100页 |
二、初步建立战时医疗救治体系 | 第100-103页 |
三、大力创办红军医疗卫生学校 | 第103-105页 |
四、深入开展群众卫生防疫工作 | 第105-108页 |
五、积极创办刊物做好宣传卫生 | 第108-110页 |
第四节 中央苏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巩固 | 第110-124页 |
一、颁布各种医疗卫生规章制度 | 第110-113页 |
二、巩固完善战时医疗救治体系 | 第113-116页 |
三、不断扩大医疗卫生学校规模 | 第116-118页 |
四、各级医疗卫生组织紧密结合 | 第118-121页 |
五、持续深入开展卫生防疫运动 | 第121-124页 |
第四章 中央苏区医疗卫生事业的特征分析 | 第124-146页 |
第一节 医疗卫生事业具有配合党局部执政的战时性 | 第124-130页 |
一、服务于中央苏区的扩大与巩固 | 第124-126页 |
二、服从于战争形势的发展与需要 | 第126-127页 |
三、提高了反"围剿"的战斗力 | 第127-130页 |
第二节 医疗卫生事业具有服从战争需要的流动性 | 第130-134页 |
一、发展了适应战事需要随时转移的流动式医疗 | 第130-132页 |
二、开展了适应药械匮乏就地取材的实用性医疗 | 第132-134页 |
第三节 医疗卫生事业具有服务军民健康的预防性 | 第134-141页 |
一、建立完善卫生防疫制度 | 第134-136页 |
二、发动开展卫生防疫运动 | 第136-138页 |
三、逐步培养军民健康理念 | 第138-141页 |
第四节 医疗卫生事业具有发动人民参与的群众性 | 第141-146页 |
一、群众需求是医疗卫生事业的原动力 | 第141-142页 |
二、群众参与是医疗卫生事业的生命线 | 第142-143页 |
三、群众受益是医疗卫生事业的落脚点 | 第143-146页 |
第五章 中央苏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历史贡献 | 第146-161页 |
第一节 中央苏区医疗卫生事业的理论贡献 | 第146-151页 |
一、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卫生观 | 第146-147页 |
二、构建了毛泽东卫生思想的雏形 | 第147-149页 |
三、初创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医疗卫生理论体系 | 第149-151页 |
第二节 中央苏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实践经验 | 第151-155页 |
一、加强党的领导与发动人民群众相结合形成防治合力 | 第151-152页 |
二、汲取传统医学精华注重中西医相结合达成优势互补 | 第152-153页 |
三、吸收民间人才与兴办医务学校相结合加强队伍建设 | 第153-155页 |
第三节 医疗卫生实践丰富了苏区精神的内涵 | 第155-161页 |
一、以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开展医疗卫生事业 | 第155-157页 |
二、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发展医疗卫生事业 | 第157-158页 |
三、以造福群众的真心实意践行医疗卫生事业 | 第158-159页 |
四、以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拓展医疗卫生事业 | 第159-161页 |
第六章 中央苏区医疗卫生事业的价值支撑 | 第161-176页 |
第一节 革命人道主义的崇高境界 | 第161-166页 |
一、救死扶伤——为革命服务 | 第161-164页 |
二、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 | 第164-166页 |
第二节 为正义而战的坚定信念 | 第166-171页 |
一、甘于奉献、勇于牺牲的革命信念 | 第166-167页 |
二、无私忘我、一心向党的家国情怀 | 第167-169页 |
三、大医精诚、忠诚革命的医德品格 | 第169-171页 |
第三节 不惧艰难险阻的敬业精神 | 第171-176页 |
一、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创新精神 | 第171-173页 |
二、排除万难、建功立业的奋斗精神 | 第173-174页 |
三、实事求是、自力更生的工作作风 | 第174-176页 |
第七章 中央苏区医疗卫生事业的现实启示 | 第176-205页 |
第一节 坚持党的领导下的医疗卫生事业改革方向 | 第176-185页 |
一、当前中国医疗卫生事业面临的困境 | 第176-179页 |
二、深化医疗卫生改革的突破方向 | 第179-185页 |
第二节 践行全心全意服务人民宗旨下的群众路线 | 第185-191页 |
一、当前医疗卫生事业在坚持群众路线方面的主要问题 | 第185-186页 |
二、中央苏区医疗卫生工作坚持走群众路线的现实启示 | 第186-191页 |
第三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医患关系 | 第191-197页 |
一、我国医患关系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 第191-192页 |
二、吸取中央苏区经验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 第192-197页 |
第四节 坚持革命人道主义精神观照下的医德建设 | 第197-205页 |
一、当前医德建设中的主要问题 | 第197-198页 |
二、中央苏区医德建设的现代启示 | 第198-205页 |
结语: "红色医疗"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精神财富 | 第205-208页 |
参考文献 | 第208-214页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214-216页 |
后记 | 第216-2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