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多元治理视角下城市政府移动公共服务供给研究--基于广州“行讯通”项目的分析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2页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第12-14页
        1.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1.2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趋势第14-19页
        1.2.1 政府公共服务的研究第14-15页
        1.2.2 政府移动公共服务供给的研究第15-17页
        1.2.3 政府公共服务App的研究第17-19页
    1.3 本文研究内容、思路和研究方法第19-21页
        1.3.1 研究内容第19-20页
        1.3.2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20-21页
    1.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第21-22页
        1.4.1 本文的创新之处第21页
        1.4.2 本文的不足之处第21-22页
第二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工具第22-31页
    2.1 基本概念介绍第22-24页
        2.1.1 政府公共服务与政府移动公共服务第22-23页
        2.1.2 公共服务App与公共交通服务App第23-24页
    2.2 多元治理理论的核心要义第24-27页
        2.2.1 政府的基础地位与权威第25-26页
        2.2.2 还政于民尊重社会主体第26页
        2.2.3 强调市场主体的治理第26-27页
        2.2.4 多元治理主体、治理手段的多样协调第27页
    2.3 多元治理对城市政府移动公共服务供给的现实指导意义第27-31页
        2.3.1 认同城市政府在移动公共服务供给的重要作用第27-28页
        2.3.2 提高民众在移动公共服务供给中的地位与作用第28-29页
        2.3.3 引导市场主体在移动公共服务供给中发挥作用第29页
        2.3.4 推动政府与企业、民众共同治理第29-31页
第三章 典型案例分析:广州市交委公共交通服务App“行讯通”项目第31-54页
    3.1 广州市交委公共交通服务App“行讯通”项目情况第31-36页
        3.1.1 广州公共交通服务App“行讯通”项目基本内容第31-34页
        3.1.2 广州市交委公共交通服务App“行讯通”项目功能特点第34-36页
    3.2 广州公共交通服务App“行讯通”项目的成效第36-47页
        3.2.1 广州公共交通优良条件得到有效整合第37-38页
        3.2.2 树立鲜明的项目品牌第38-40页
        3.2.3 用户量大且时效性更强第40-41页
        3.2.4 深度的项目宣传推广第41-43页
        3.2.5 获得民众较高的认可度第43-47页
    3.3 广州公共交通服务App“行讯通”项目的不足分析第47-54页
        3.3.1 政府对移动公共服务认识有待加强第47-49页
        3.3.2 公共交通服务App建设规范化程度不高第49-50页
        3.3.3 政府移动公共服务财政投入存在漏洞第50页
        3.3.4 政府缺乏及时追踪民意第50-51页
        3.3.5 民众的认可度和诉求表达存在缺口第51-52页
        3.3.6 政府与企业合作力度有待加强第52-54页
第四章 国内外地区先进经验及启示第54-68页
    4.1 韩国首尔移动公共服务优秀案例第54-57页
        4.1.1 韩国首尔卫生间查询App——(?)第54-55页
        4.1.2 韩国首尔的公共交通App——Smarter Subway第55-57页
    4.2 香港移动公共服务优秀案例第57-60页
        4.2.1 “黄页式”香港政府App站站通第57-58页
        4.2.2 香港政府Wi-fi通第58-59页
        4.2.3 反馈类、通知类App第59-60页
    4.3 关于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启示第60-68页
        4.3.1 提高智能手机普及率第60-62页
        4.3.2 努力提供优厚的上网条件第62-64页
        4.3.3 追求服务面广而细第64-66页
        4.3.4 积极引导民众参与第66-68页
第五章 基于多元治理更好解决城市政府移动公共服务供给的建议第68-80页
    5.1 从政府主体角度第68-72页
        5.1.1 认清政府在移动公共服务中的重要身份第68-69页
        5.1.2 完善移动公共服务的信息技术条件第69-70页
        5.1.3 积极加大移动公共服务宣传推广力度第70-71页
        5.1.4 加强移动公共服务专项人才队伍建设第71页
        5.1.5 全面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第71-72页
    5.2 从民众主体角度第72-74页
        5.2.1 主动关注积极参与第72-73页
        5.2.2 积极表达利益诉求第73-74页
    5.3 从企业主体角度第74-75页
        5.3.1 用于承担社会责任第74页
        5.3.2 重视技术研发与人才建设第74-75页
    5.4 构建多元治理主体的合作关系第75-80页
        5.4.1 合作的基本原则第75-76页
            (1)平等原则第75页
            (2)互利原则第75-76页
        5.4.2 合作的具体途径第76-80页
            (1)政府积极引导民众反馈与监督第76-77页
            (2)健全政企合作的运行机制第77-78页
            (3)合理运用创新激励的模式第78页
            (4)考虑适度的外包方式与购买第78-80页
结论第80-82页
参考文献第82-86页
附录第86-9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90-91页
致谢第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β1肾上腺素受体和毒蕈碱M2受体介导电针改善急性心肌缺血效应机制研究
下一篇:OsMT基因耐受重金属特性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