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临床学论文--针灸学、针灸疗法论文

β1肾上腺素受体和毒蕈碱M2受体介导电针改善急性心肌缺血效应机制研究

摘要第7-10页
ABSTRACT第10-13页
符号说明第15-18页
文献综述第18-73页
    综述一 心肌β肾上腺素能受体研究进展第18-33页
        1. βAR的亚型第18页
        2. βAR信号转导通路第18-19页
            2.1 β_1-AR信号转导通路第18-19页
            2.2 β_2-AR信号转导通路第19页
            2.3 β_3-AR信号转导通路第19页
        3. βAR亚型间的相互作用第19-20页
        4. β-AR信号转导通路的调节机制第20-21页
        5. β-AR信号转导通路与心脏疾病第21-23页
            5.1 β-AR与心肌缺血性损伤第21-23页
            5.2 β-AR与心力衰竭第23页
        6. 小结第23-25页
        参考文献第25-33页
    综述二 毒蕈碱M_2受体研究进展第33-54页
        1. M_2AchR的分子结构第33页
        2. M_2AchR的分布第33页
        3. M_2AchR的生理功能第33-35页
        4. M_2AchR的信号转导通路第35-41页
            4.1 M_2AchR激活GIRK通道第35-36页
            4.2 M_2AchR抑制cAMP依赖性反应第36页
            4.3 NO和cGMP在抑制cAMP依赖性反应中的作用第36-38页
            4.4 毒蕈碱促进cAMP依赖性反应第38-40页
            4.5 NO和cGMP在促进cAMP依赖性反应中的作用第40页
            4.6 AC激活的直接调节作用第40-41页
        5. 总结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54页
    综述三 针刺内关穴治疗心肌缺血的研究进展第54-73页
        1. 内关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研究进展第54-56页
        2. 内关改善心肌缺血的机制研究进展第56-63页
            2.1 影响基因组表达第56页
            2.2 促进血管新生第56-57页
            2.3 调节血管张力第57-58页
            2.4 抑制炎症反应第58页
            2.5 抑制细胞凋亡第58-60页
            2.6 抑制氧化应激第60-61页
            2.7 抑制血小板聚集第61-62页
            2.8 对自主神经系统的调控第62-63页
        3. 小结与展望第63-65页
        参考文献第65-73页
前言第73-76页
实验研究第76-117页
    1. 实验材料第76-81页
        1.1 实验动物与分组第76-77页
        1.2 实验器材及仪器第77-78页
        1.3 实验试剂第78-81页
            1.3.1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第78-79页
            1.3.2 蛋白质印迹法(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第79-80页
            1.3.3 心肌细胞钙瞬变检测第80-81页
            1.3.4 形态学检测第81页
    2. 实验方法第81-93页
        2.1 心肌缺血动物模型的建立第81-82页
        2.2 针刺方法第82页
        2.3 小鼠心脏和血清的取材第82页
        2.4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第82-85页
            2.4.1 心肌组织中cAMP和cGMP含量的测定第82-84页
            2.4.2 血清中cTnT含量的检测第84-85页
        2.5 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第85-88页
            2.5.1 蛋白提取第85页
            2.5.2 蛋白定量:采用BCA法进行蛋白定量第85页
            2.5.3 蛋白浓度调整及蛋白变性第85页
            2.5.4 配制分离胶和浓缩胶第85-86页
            2.5.5 电泳第86页
            2.5.6 转膜:采用湿转法第86页
            2.5.7 封闭第86-87页
            2.5.8 一抗孵育第87页
            2.5.9 二抗孵育第87页
            2.5.10 曝光显影第87-88页
            2.5.11 内参蛋白Western Blot实验第88页
            2.5.12 读取灰度值第88页
        2.6 心肌细胞钙瞬变检测第88-91页
            2.6.1 溶液配制第88-90页
            2.6.2 分离小鼠心肌细胞第90页
            2.6.3 复钙第90-91页
            2.6.4 小鼠心肌细胞负载Fura-2/AM荧光探针第91页
            2.6.5 单个心肌细胞内钙瞬变的检测第91页
        2.7 形态学检测第91-92页
            2.7.1 组织取材和样品制备第91页
            2.7.2 HE染色第91-92页
            2.7.3 HBFP染色第92页
            2.7.4 切片图像获取及处理第92页
        2.8 统计学方法第92-93页
    3. 实验结果第93-110页
        3.1 电针内关对心肌缺血的改善效应第93-97页
            3.1.1 各组C57BL6小鼠心电图的改变第93-95页
            3.1.2 各组C57BL6小鼠血清cTnT水平的变化第95页
            3.1.3 各组C57BL6小鼠心肌组织切片变化第95-97页
        3.2 电针内关穴对β_1AR和M_2AChR信号通路的影响第97-110页
            3.2.1 电针内关穴对β_1AR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第97-104页
            3.2.2 电针内关穴对M_2AChR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第104-110页
    4. 小结第110-111页
    5. 讨论第111-117页
        5.1 动物模型的选择第111-112页
        5.2 电针内关穴改善心肌缺血的效应第112-113页
        5.3 β_1-AR和M_2AchR信号通路介导的心肌缺血保护效应机制第113-117页
结语第117-118页
参考文献第118-125页
致谢第125-127页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第127页

论文共12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互联网+”背景下广州城市基层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精准化研究
下一篇:多元治理视角下城市政府移动公共服务供给研究--基于广州“行讯通”项目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