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2页 |
1.1 超导体技术的发展 | 第11-13页 |
1.2 超导限流器的发展背景 | 第13-15页 |
1.3 超导限流器的主要分类 | 第15-16页 |
1.4 桥式超导限流器的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1.4.1 基本桥路型 | 第17页 |
1.4.2 电阻投切桥路型 | 第17-18页 |
1.4.3 双线圈互感桥路型 | 第18页 |
1.4.4 晶闸管桥路型 | 第18-19页 |
1.4.5 线圈切换桥路型 | 第19-20页 |
1.4.6 晶闸管控制桥路型 | 第20页 |
1.5 现有桥式超导限流器类型的应用局限性分析 | 第20-21页 |
1.6 本文主要工作 | 第21-22页 |
第二章 可控桥式超导限流器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分析 | 第22-33页 |
2.1 可控桥式超导限流器的电路拓扑结构 | 第22-23页 |
2.2 桥式限流器的限流理论分析 | 第23-24页 |
2.3 可控桥式超导限流器的控制策略及运行过程 | 第24-32页 |
2.3.1 控制策略 | 第24-25页 |
2.3.2 正常状态 | 第25-29页 |
2.3.3 故障状态 | 第29-32页 |
2.3.4 恢复过渡状态 | 第3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可控桥式超导限流器的仿真分析 | 第33-52页 |
3.1 可控桥式超导限流器的仿真模型及参数 | 第33-35页 |
3.2 可控桥式超导限流器的控制逻辑 | 第35-36页 |
3.2.1 控制系统模型 | 第35页 |
3.2.2 故障系统模型 | 第35-36页 |
3.3 可控桥式超导限流器的仿真分析 | 第36-42页 |
3.3.1 正常状态下的限流器特性 | 第36-37页 |
3.3.2 不同线圈电感对可控桥式超导限流器的影响 | 第37-38页 |
3.3.3 不同故障相位角对可控桥式超导限流器的影响 | 第38-39页 |
3.3.4 不同动作延时对可控桥式超导限流器的影响 | 第39-40页 |
3.3.5 可控桥式超导限流器超导线圈的电压特性 | 第40-41页 |
3.3.6 可控桥式超导限流器系统恢复特性 | 第41-42页 |
3.4 可控桥式超导限流器的特性分析 | 第42-45页 |
3.5 与不同类型桥式超导限流器仿真对比 | 第45-51页 |
3.5.1 与二极管桥式超导限流器的仿真对比 | 第45-47页 |
3.5.2 与电阻投切桥式超导限流器的仿真对比 | 第47-48页 |
3.5.3 与晶闸管桥式超导限流器的仿真对比 | 第48-49页 |
3.5.4 与线圈切换桥式超导限流器的仿真对比 | 第49-5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四章 可控桥式限流器在低压中的仿真研究 | 第52-68页 |
4.1 仿真模型系统及仿真内容 | 第52-53页 |
4.2 限流线圈的设计 | 第53-55页 |
4.3 正常工作状态下的电压与电流 | 第55-56页 |
4.4 限流过程中的电流电压特性 | 第56-63页 |
4.4.1 不同输入电压 | 第57-58页 |
4.4.2 不同负载 | 第58-60页 |
4.4.3 不同故障相位角 | 第60-63页 |
4.5 限流器恢复特性 | 第63-64页 |
4.6 仿真结果分析 | 第64-67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五章 可控桥式超导限流器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仿真研究 | 第68-73页 |
5.0 电力系统模型的建立 | 第68页 |
5.1 单相短路接地故障仿真 | 第68-70页 |
5.2 两相短路接地故障仿真 | 第70页 |
5.3 三相短路接地故障仿真 | 第70-71页 |
5.4 二次短路接地故障仿真研究 | 第71-7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及工作展望 | 第73-75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73-74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