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引言 | 第12-13页 |
1.2 RPUF的阻燃研究进展 | 第13-18页 |
1.2.1 改性多元醇类 | 第13-15页 |
1.2.2 有机膦酸酯类 | 第15页 |
1.2.3 无机磷酸盐类 | 第15-17页 |
1.2.4 可膨胀石墨 | 第17-18页 |
1.3 RPUF材料的抑烟减毒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1.3.1 三聚氰胺 | 第18-19页 |
1.3.2 片层、管状材料 | 第19页 |
1.3.3 过渡金属类 | 第19-20页 |
1.4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1.4.1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 | 第20页 |
1.4.2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第二章 Cu_2O八面体及其杂化物的制备与其抑制阻燃RPUF燃烧毒性的研究 | 第22-44页 |
2.1 引言 | 第22-23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3-26页 |
2.2.1 实验原料 | 第23页 |
2.2.2 Cu_2O八面体及其杂化物的合成与RPUF的制备 | 第23-25页 |
2.2.3 仪器与表征 | 第25-26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6-41页 |
2.3.1 Cu_2O八面体及其杂化物的表征 | 第26-27页 |
2.3.2 Cu_2O八面体及其杂化物对阻燃RPUF热性能的影响 | 第27-29页 |
2.3.3 Cu_2O八面体及其杂化物应用于阻燃RPUF的烟气毒性研究 | 第29-37页 |
2.3.4 Cu_2O八面体及其杂化物应用于阻燃RPUF的抑烟减毒机理分析 | 第37-4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1-44页 |
第三章 炭包裹微球的制备及其抑制阻燃RPUF燃烧毒性的研究 | 第44-60页 |
3.1 引言 | 第44-45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5-46页 |
3.2.1 实验原料 | 第45页 |
3.2.2 炭包裹微球及RPUF的制备 | 第45-46页 |
3.2.3 仪器与表征 | 第46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6-58页 |
3.3.1 炭包裹微球的表征 | 第46-47页 |
3.3.2 炭包裹微球对阻燃RPUF热性能的影响 | 第47-49页 |
3.3.3 炭包裹微球应用于阻燃RPUF的烟气毒性研究 | 第49-55页 |
3.3.4 炭包裹微球应用于阻燃RPUF的抑烟减毒机理分析 | 第55-5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四章 羟基锡酸盐的制备及其抑制阻燃RPUF燃烧毒性的研究 | 第60-72页 |
4.1 引言 | 第60-61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61-62页 |
4.2.1 实验原料 | 第61页 |
4.2.2 羟基锡酸盐与RPUF的制备 | 第61-62页 |
4.2.3 仪器与表征 | 第62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2-70页 |
4.3.1 羟基锡酸盐的表征 | 第62页 |
4.3.2 羟基锡酸盐对阻燃RPUF热性能的影响 | 第62-63页 |
4.3.3 羟基锡酸盐应用于阻燃RPUF的烟气毒性研究 | 第63-68页 |
4.3.4 羟基锡酸盐应用于阻燃RPUF的抑烟减毒机理分析 | 第68-7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第五章 超支化磷氮阻燃剂的合成及其在聚合物中的应用 | 第72-94页 |
5.1 引言 | 第72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72-74页 |
5.2.1 实验原料 | 第72-73页 |
5.2.2 超支化磷氮阻燃剂CEPO、HBP的合成 | 第73-74页 |
5.2.3 仪器与表征 | 第74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74-93页 |
5.3.1 超支化磷氮阻燃剂CEPO、HBP的表征 | 第74-77页 |
5.3.2 超支化磷氮阻燃剂HBP在RPUF中的应用 | 第77-85页 |
5.3.3 超支化磷氮阻燃剂CEPO在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中的应用 | 第85-89页 |
5.3.4 超支化磷氮阻燃剂HBP在聚丙烯中的应用 | 第89-9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创新之处及工作展望 | 第94-98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94-95页 |
6.2 创新之处 | 第95-96页 |
6.3 不足之处 | 第96页 |
6.4 工作展望 | 第96-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14页 |
致谢 | 第114-11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