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政治制度与国家机构论文--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论文

试论地方政府的伦理决策--兼评以经济人假设分析地方政府决策的适用性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目录第7-9页
一、引论第9-23页
 (一) 本文研究的背景和思路第9-11页
  1. 理论和现实背景第9-10页
  2. 研究思路第10-11页
 (二) 国内外伦理决策研究综述第11-19页
  1. 伦理问题和伦理决策的定义第11-12页
  2. 国外伦理决策研究的流派第12-14页
  3. 国外伦理决策模型第14-17页
  4. 国内伦理决策研究第17-19页
 (三) 以经济人假设为基础的地方政府决策理论第19-23页
  1. 财政激励说第20-21页
  2. 晋升激励说第21页
  3. "经济人-地方政府"决策模型第21-23页
二、"经济人-地方政府"决策理论的缺陷和"温州之谜"第23-35页
 (一) "经济人-地方政府"决策理论的一般性缺陷第23-26页
  1. 财政激励对地方政府决策影响的有效性第23-24页
  2. 晋升激励对地方政府决策影响的有效性第24-25页
  3. 经验研究的局限和矛盾第25-26页
 (二) "经济人-地方政府"决策理论难解的"温州之谜"第26-35页
  1. 案例第27-33页
   (1) 全国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的颁发第27-29页
   (2) 金乡农村信用社的浮动利率改革第29-30页
   (3) 比凤阳早22年的永嘉包产到户第30-31页
   (4) 柳市"八大王"的沉浮第31-33页
  2. "经济人-地方政府"决策理论与现实案例的背离第33-35页
三、伦理人假设基础上的地方政府决策理论第35-48页
 (一) 经济人假设的"破"与伦理人假设的"立"第35-38页
  1. 一个反对经济人假设的思想实验第35-36页
  2. 经济人假设的伦理影响第36-37页
  3. 伦理人假设第37-38页
 (二) "伦理人-地方政府"决策的影响因素第38-45页
  1. 主观道德强度第39-42页
   (1) 结果严重性第39-40页
   (2) 社会共识性第40页
   (3) 结果可能性第40页
   (4) 即时性第40-41页
   (5) 受众亲近性第41页
   (6) 结果集中性第41-42页
  2. 组织因素第42-45页
   (1) 地方政府的级别第42-43页
   (2) 奖励和惩罚第43页
   (3) 上级政府的命令和政策第43-44页
   (4) 伦理准则第44-45页
  3. 个体因素第45页
 (三) "伦理人-地方政府"决策模型第45-48页
四、解释和应用第48-56页
 (一) 对"温州之谜"的解释第48-50页
  1. 政府面临的问题具有极高的主观道德强度第48-49页
  2. 伦理准则的变化第49-50页
  3. 上级政府的命令和政策的松动第50页
 (二) 作为转型期地方政府决策的一般性分析框架第50-52页
 (三) 政策建议第52-56页
  1. 完善伦理准则建设第52-53页
  2. 调整奖励和惩罚的导向第53-54页
  3. 改革基层政府领导任用制度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6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3-64页
致谢第64-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社会代理人”:于有为和无为之间--温州地方政府角色变迁的逻辑
下一篇: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以南京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