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0页 |
一、引论 | 第10-17页 |
(一) 有为还是无为:一场左右之争 | 第10-13页 |
1. 有为论 | 第10-11页 |
2. 无为论 | 第11-12页 |
3. 互动论 | 第12-13页 |
(二) 加入争论:基于多维社会现实的考量 | 第13-17页 |
二、"有为—无为":关于一种解释框架的效度分析 | 第17-23页 |
(一) 无为(有为)政府:一个历史性范畴 | 第18-19页 |
(二) 从预设失效到解释失灵 | 第19-23页 |
三、有为与无为:温州地方政府行为演进的轨迹 | 第23-33页 |
(一) 政府"无为":"温州模式"的滥觞 | 第25-28页 |
1. 无为——"在放任中扶持" | 第25-26页 |
2. 无为——"以引导促规范" | 第26-27页 |
3. 无为——"三不管式管理" | 第27-28页 |
(二) 政府"有为":"温州模式"的发展 | 第28-33页 |
1. 规范市场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 第28-29页 |
2. 加强公共服务,优化软硬环境 | 第29-30页 |
3. 顺应市场变化,推动创新发展 | 第30-33页 |
四、于有为和无为之间:温州地方政府的二重角色 | 第33-40页 |
(一) 有所为亦有所不为——案例呈现与分析 | 第33-37页 |
1. 打击亦扶持:"国家七部委打假"中的无为 | 第33-35页 |
2. 顺势掌舵:"质量立市、名牌兴业"中的有为 | 第35-37页 |
(二) 有为或无为:温州地方政府角色的辩证面向 | 第37-40页 |
1. 无为即另一种有为 | 第38页 |
2. 二者不可分离而存在 | 第38页 |
3. 二者在实践中相互转化 | 第38-40页 |
五、"社会代理人":对温州政府角色成因的考察 | 第40-61页 |
(一) 温州政府角色变迁的社会成因:基于多变量的分析 | 第40-53页 |
1. 地区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冲突与调和 | 第40-43页 |
2. 经济诉求与财政压力的矛盾与化解 | 第43-49页 |
3. 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的对抗与互补 | 第49-53页 |
(二) 作为"社会代理人"的温州政府 | 第53-61页 |
1. 地方政府与社会的多元沟通:文化、利益、制度 | 第53-57页 |
2. 从"经济人"到"社会人":搁置左右之争 | 第57-61页 |
六、以社会为本位:超越"有为"与"无为"之争 | 第61-71页 |
(一) 思想核心:以社会为本位的行政价值旨归 | 第61-63页 |
(二) 现实基础:地方政府与社会间的良性共生 | 第63-66页 |
(三) 必要途径:多元合作的新型社会治理模式 | 第66-71页 |
七、结语:迈向服务行政的历史进程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