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9-21页 |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9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7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17页 |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四、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8-21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第一章 红十字会志愿者激励相关问题研究 | 第21-33页 |
第一节 红十字会概述 | 第21-22页 |
一、红十字会定义 | 第21页 |
二、红十字会的特点 | 第21页 |
三、红十字会的活动领域 | 第21-22页 |
第二节 志愿者和志愿精神 | 第22-23页 |
一、志愿者 | 第22-23页 |
二、志愿精神 | 第23页 |
第三节 红十字会志愿者的类型及其激励机制 | 第23-25页 |
一、红十字会志愿者的类型 | 第23-24页 |
二、红十字会志愿者激励机制 | 第24-25页 |
第四节 主要激励理论 | 第25-33页 |
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第25-28页 |
二、双因素激励理论 | 第28-29页 |
三、公平理论 | 第29-31页 |
四、强化理论 | 第31-33页 |
第二章 云南省红十字会志愿者激励机制运行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3-44页 |
第一节 云南省红十字会志愿者激励机制运行现状 | 第33-38页 |
一、云南省红十字会简介 | 第33-34页 |
二、云南省红十字会志愿者激励机制运行状况分析 | 第34-38页 |
第二节 云南省红十字会志愿者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 第38-40页 |
一、激励方式单一 | 第38页 |
二、志愿活动过程中的激励不足 | 第38-39页 |
三、物质激励的缺失 | 第39页 |
四、实施负激励的配套措施和监督机制的缺失 | 第39-40页 |
五、培训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 | 第40页 |
第三节 云南省红十字会志愿者激励机制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0-44页 |
一、深层次的固化体制影响多元化激励机制的建立 | 第40-41页 |
二、志愿者管理体制不健全 | 第41-42页 |
三、物质激励的经费紧张 | 第42页 |
四、培训的针对性与专业性不强 | 第42-44页 |
第三章 美国红十字会志愿者激励机制的经验与启示 | 第44-49页 |
第一节 美国红十字会志愿者激励机制的特点 | 第44-46页 |
一、政府重视志愿者的激励工作 | 第44-45页 |
二、注重志愿者品牌形象的宣传和志愿精神的培养 | 第45页 |
三、注重对志愿者教育培训激励的投入 | 第45-46页 |
第二节 美国红十字会志愿者激励机制对云南的启示 | 第46-49页 |
一、提高政府的重视程度 | 第46-47页 |
二、完善非营利组织的志愿服务立法 | 第47页 |
三、以品牌效益带动全民志愿服务意识 | 第47-49页 |
第四章 完善云南省红十字会志愿者激励机制的对策 | 第49-60页 |
第一节 严格遵循激励机制的原则 | 第49-50页 |
一、机会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 第49页 |
二、奖励与绩效挂钩原则 | 第49-50页 |
三、知情权原则 | 第50页 |
四、客观、公正原则 | 第50页 |
第二节 完善云南省红十字会外部激励机制 | 第50-52页 |
一、政府应给予政策性支持 | 第50-51页 |
二、培养公民的志愿精神 | 第51-52页 |
第三节 规范云南红十字会志愿者管理机制 | 第52-54页 |
一、完善志愿服务规划、招募、培训工作,使志愿者能够各尽所能 | 第53-54页 |
二、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使志愿者能够发挥自身优势 | 第54页 |
第四节 健全云南省红十字会内部激励机制 | 第54-57页 |
一、借用外脑为红十字会志愿服务出谋划策 | 第54-55页 |
二、采取灵活多样的激励方式 | 第55-57页 |
第五节 加强红十字会志愿者自身建设 | 第57-60页 |
一、搭建红十字会志愿者沟通平台 | 第57-58页 |
二、加强红十字会志愿者团队合作 | 第58页 |
三、激励红十字会志愿者自我价值实现 | 第58-59页 |
四、提高红十字会志愿者工作满意 | 第59-60页 |
结论和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