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论文--粒状污染物论文

雾霾天气协同治理的策略研究

摘要第11-14页
Abstract第14-16页
1 绪论第17-36页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7-20页
        1.1.1 研究背景第17-19页
        1.1.2 研究意义第19-20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20-31页
        1.2.1 国外研究综述第20-24页
        1.2.2 国内研究综述第24-31页
    1.3 研究内容与结构第31-33页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第33-35页
        1.4.1 研究方法第33-34页
        1.4.2 创新点第34-35页
    1.5 本章小结第35-36页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第36-57页
    2.1 相关概念第36-41页
        2.1.1 雾霾天气第36-37页
        2.1.2 环境治理第37-38页
        2.1.3 协同第38-39页
        2.1.4 协同治理第39-40页
        2.1.5 雾霾天气协同治理第40-41页
    2.2 相关理论基础第41-56页
        2.2.1 组织间网络理论第41-43页
        2.2.2 政策网络理论第43-45页
        2.2.3 机制设计理论第45-47页
        2.2.4 系统论第47-49页
        2.2.5 公共产品理论第49-51页
        2.2.6 协同学理论第51-53页
        2.2.7 协同治理理论第53-56页
    2.3 本章小结第56-57页
3 雾霾天气的特性与协同治理的困境分析第57-80页
    3.1 雾霾天气的特性第57-68页
        3.1.1 雾霾天气的成因第57-62页
        3.1.2 雾霾天气空间分布特性分析第62-64页
        3.1.3 雾霾天气的危害性第64-68页
    3.2 雾霾天气协同治理的现状第68-72页
        3.2.1 北方雾霾天气协同治理现状——以京津冀地区为例第68-71页
        3.2.2 南方雾霾天气协同治理现状——以长三角地区为例第71-72页
    3.3 雾霾天气协同治理的困境第72-79页
        3.3.1 政府间的协同治理困境分析第72-76页
        3.3.2 公众与政府的协同治理困境分析第76-77页
        3.3.3 企业与政府的协同治理困境分析第77页
        3.3.4 协同治理的法律困境分析第77-79页
    3.4 本章小结第79-80页
4 雾霾天气协同治理的影响因素分析第80-111页
    4.1 基于扎根理论的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分析第80-86页
        4.1.1 相关文献回顾和梳理第80-81页
        4.1.2 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概述第81-82页
        4.1.3 理论取样与数据收集第82-86页
    4.2 影响因素的假设第86-89页
        4.2.1 主体因素对协同治理形成的影响作用第86-87页
        4.2.2 客体因素对雾霾天气的协同治理形成的影响作用第87-88页
        4.2.3 外部环境因素对雾霾天气协同治理形成的影响作用第88-89页
    4.3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雾霾天气协同治理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第89-109页
        4.3.1 结构方程模型概述第89-91页
        4.3.2 探索性因素分析第91-95页
        4.3.3 验证性因素分析第95-109页
    4.4 结论与启示第109-110页
    4.5 本章小结第110-111页
5 雾霾天气协同治理的机制分析第111-133页
    5.1 雾霾天气协同治理的动力机制分析第111-120页
        5.1.1 雾霾天气协同治理的动因理论基础第111-114页
        5.1.2 雾霾天气协同治理的动力分析第114-116页
        5.1.3 雾霾天气协同治理的阻力分析第116-118页
        5.1.4 雾霾天气协同治理形成的动力机制模型第118-120页
    5.2 雾霾天气协同治理的权力机制分析第120-125页
        5.2.1 协同治理中的权力分析第120-121页
        5.2.2 协同治理的权力结构分析第121-122页
        5.2.3 雾霾天气协同治理的权力运行机制分析第122-125页
    5.3 雾霾天气协同治理的利益平衡机制分析第125-129页
        5.3.1 利益平衡机制的理论基础第125-126页
        5.3.2 协同治理的利益平衡原则第126-127页
        5.3.3 雾霾天气协同治理的利益平衡机制分析第127-129页
    5.4 雾霾天气协同治理机制的整体框架第129-131页
    5.5 本章小结第131-133页
6 雾霾天气协同治理的经验与对策第133-158页
    6.1 国外雾霾天气协同治理的经验及启示第133-146页
        6.1.1 英国治霾工作的经验措施第133-136页
        6.1.2 日本治霾工作的经验措施第136-139页
        6.1.3 美国治霾工作的经验措施第139-142页
        6.1.4 德国治霾工作的经验措施第142-144页
        6.1.5 国外雾霾天气协同治理对我国的启示第144-146页
    6.2 雾霾天气协同治理的对策建议第146-157页
        6.2.1 中央和地方政府间协同策略第146-149页
        6.2.2 横向的同级地方政府间协同策略第149-151页
        6.2.3 社会公众与政府间协同策略第151-155页
        6.2.4 企业与政府间协同策略第155-157页
    6.3 本章小结第157-158页
7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158-161页
    7.1 研究结论第158-159页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159-161页
        7.2.1 研究不足第159-160页
        7.2.2 研究展望第160-161页
参考文献第161-171页
致谢第171-178页
附录第178-180页

论文共1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人才的激励机制研究--基于委托—代理视角
下一篇:基于大数据的中小企业动态竞争力提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