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文教、卫生论文

网络暴力现象及其规范治理探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10-16页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11页
    二、文献综述第11-14页
    三、研究对象、方法与创新点第14-16页
第一章 网络暴力现象及成因第16-26页
    第一节 网络暴力现象及其内涵界定第16-19页
        一、网络暴力现象的出现第16-17页
        二、网络暴力的内涵第17-19页
    第二节 网络暴力的角色特征与表现形态第19-22页
        一、网络暴力的角色特征第19-21页
        二、网络暴力的表现形态第21-22页
    第三节 网络暴力的成因第22-26页
        一、网络媒体的虚拟性与网民责任弱化第23页
        二、网络媒体的开放性与网络民主的滥用第23-24页
        三、网络媒体的市场化与服务商的利益驱使第24-26页
第二章 网络暴力中网民行为失范表征及危害第26-33页
    第一节 网络暴力中网民行为失范表现第26-29页
        一、以“正”掩“邪”的人肉搜索第26-27页
        二、借“义”泄“愤”的集体审判第27-28页
        三、以“假”乱“真”的谣言传播第28-29页
    第二节 网络暴力的危害第29-33页
        一、伤人无形,损害个人权益第29-30页
        二、言行偏激,破坏网络环境第30页
        三、暴力失控,影响社会稳定第30-31页
        四、群体极化,催生道德危机第31-33页
第三章 网络暴力的技术规范第33-40页
    第一节 推行“有限实名”制提升网民责任第33-36页
        一、“实名之乐”与“实名之痛”第33-34页
        二、时间上:循序渐进逐步过渡第34-35页
        三、空间上:分领域调整“前后台实名”第35-36页
    第二节 信息过滤技术强化把关人意识第36-38页
        一、内容分级过滤技术的运用第36-37页
        二、网络信息“把关人”的能力提升第37-38页
    第三节 由“技术控制”向“技术引导”转变第38-40页
        一、网络言论的技术疏导第38-39页
        二、网络言论的技术引导第39-40页
第四章 网络暴力的政策法律规范第40-46页
    第一节 完善网络立法保障公民权益第40-43页
        一、规范共识,制定有效政策体系第40-41页
        二、确立网络可诉原则,保障公民权益第41-42页
        三、强化立法针对性,提高法律效力第42-43页
    第二节 加强网络执法以“法”治暴第43-46页
        一、加强重点防控领域的执法力度第43-44页
        二、强化暴力侵权行为的追责力度第44-46页
第五章 网络暴力的道德文化规范第46-53页
    第一节 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培育理性意识第46-49页
        一、现实道德与网络道德第46-47页
        二、完善网络传播道德规范体系第47-48页
        三、强化网络道德教育培育功能第48-49页
    第二节 呼唤传统人文精神实现文化救赎第49-53页
        一、传统文化与网络文化第49-50页
        二、加强网络文化建设第50-51页
        三、完善自身文化修养第51-53页
结语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7页
致谢第57-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自媒体时代科学传播的新问题和新思路
下一篇:“e农计划”新媒体运作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