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寅《致堂读史管见》唐史观之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6-13页 |
一、研究对象 | 第6-7页 |
二、学术史回顾 | 第7-10页 |
(一)近代以前学者的相关论述 | 第7-8页 |
(二)近现代以来学者的相关论述 | 第8-10页 |
三、研究方法及意义 | 第10-11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四、主要观点 | 第11-13页 |
第一章 胡寅与《致堂读史管见》 | 第13-22页 |
一、胡寅的家学渊源与仕途生涯 | 第13-16页 |
(一)胡寅的家学渊源 | 第13-16页 |
(二)胡寅的仕途生涯 | 第16页 |
二、《致堂读史管见》的书目著录及版本流传 | 第16-22页 |
(一)官私书目的著录 | 第17-18页 |
(二)版本流传 | 第18-22页 |
第二章 《致堂读史管见》论唐代皇帝 | 第22-75页 |
一、仁义 | 第22-27页 |
二、礼义 | 第27-38页 |
三、纲常之义 | 第38-46页 |
四、君主的德性 | 第46-68页 |
五、赏罚与亲远 | 第68-75页 |
第三章 《致堂读史管见》论唐代大臣 | 第75-114页 |
一、忠孝之义 | 第75-85页 |
二、为臣之道 | 第85-93页 |
三、品德个性 | 第93-103页 |
四、才能和见识 | 第103-114页 |
第四章 《致堂读史管见》论唐代史事及制度 | 第114-147页 |
一、论唐代史事 | 第114-133页 |
二、论唐代制度 | 第133-147页 |
第五章 胡寅唐史观的价值与不足 | 第147-155页 |
一、胡寅唐史观的价值 | 第147-153页 |
(一)《春秋》史观的指导性 | 第147-148页 |
(二)评论内容的丰富性 | 第148-150页 |
(三)评论对象的针对性 | 第150-152页 |
(四)评论的经世价值 | 第152-153页 |
二、胡寅唐史观的不足 | 第153-155页 |
(一)评论内容过于琐碎 | 第153页 |
(二)评论语气不能平正 | 第153-155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55-158页 |
致谢 | 第1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