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基于模式识别的自动化生产过程质量智能诊断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41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6-20页
        一 研究背景第16-19页
        二 研究意义第19-20页
    第二节 过程质量诊断概念与技术第20-23页
        一 过程质量诊断的概念第20-21页
        二 过程质量诊断技术第21-23页
    第三节 过程质量诊断技术的研究现状第23-36页
        一 基于统计方法的控制图监控技术第24-28页
        二 基于控制图模式识别的智能监控方法第28-34页
        三 基于定性趋势分析的智能诊断方法第34-35页
        四 基于规则推理专家系统的智能诊断方法第35-36页
    第四节 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第36-41页
        一 研究内容第36-38页
        二 技术路线与论文框架第38-39页
        三 创新之处第39-41页
第二章 模式识别原理与相关理论第41-57页
    第一节 模式识别的原理第41-46页
        一 模式识别的基本过程第41-43页
        二 模式识别的一般模型第43-44页
        三 经验风险最小化原则第44-46页
    第二节 统计学习理论第46-48页
        一 VC维第46-47页
        二 结构风险最小化原则第47-48页
    第三节 支持向量机与核函数第48-56页
        一 支持向量机分类第49-53页
        二 支持向量回归第53-55页
        三 核函数选择问题第55-56页
    第四节 小结第56-57页
第三章 自动化生产过程质量模式识别模型与仿真分析第57-89页
    第一节 自动化生产过程质量模式与数据描述第57-63页
        一 自动化生产过程及其特点第57-59页
        二 自动化生产过程质量模式第59-61页
        三 质量模式数据的描述方法第61-63页
    第二节 自动化生产过程质量模式的混合特征提取方法第63-70页
        一 统计特征第63-65页
        二 小波分解特征第65-67页
        三 几何形状特征第67-69页
        四 基于小波分解与形状特征的混合特征第69-70页
    第三节 基于神经网络与支持向量机的识别模型构建第70-80页
        一 BP神经网络第71-73页
        二 多分类支持向量机第73-75页
        三 粒子群参数优化第75-77页
        四 基于BP神经网络与支持向量的识别模型第77-80页
    第四节 识别模型的仿真实验验证第80-88页
        一 质量模式的多特征提取第80-83页
        二 识别模型初始化第83-84页
        三 混合特征与识别模型性能分析第84-88页
    第五节 小结第88-89页
第四章 自动化生产过程异常模式参数估计模型与仿真分析第89-107页
    第一节 现有模型及离散小波重构第89-93页
        一 现有异常模式参数估计模型第89-90页
        二 离散小波重构第90-93页
    第二节 优化多核支持向量回归第93-97页
        一 核函数的性质第93-94页
        二 多核函数构建第94-95页
        三 多核支持向量回归的参数优化第95-97页
    第三节 基于小波重构的异常模式参数估计模型构建第97-100页
        一 异常模式参数估计模型第97-99页
        二 估计模型的工作流程第99-100页
    第四节 估计模型的仿真实验验证第100-106页
        一 异常模式的小波重构特征第100-102页
        二 估计模型参数优化第102-103页
        三 估计模型性能分析第103-106页
    第五节 小结第106-107页
第五章 自动化生产过程在线质量智能诊断框架与应用第107-123页
    第一节 在线质量智能诊断框架的构建第107-111页
        一 在线质量智能诊断框架第107-109页
        二 诊断框架的工作流程第109-111页
    第二节 精密轴自动化加工过程在线智能监控与诊断第111-122页
        一 应用背景介绍第112-114页
        二 智能诊断框架的离线训练与测试第114-117页
        三 精密轴专家诊断知识库的构建第117-120页
        四 在线监控与诊断第120-122页
    第三节 小结第122-123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123-127页
    第一节 本文结论第123-124页
    第二节 进一步展望第124-127页
参考文献第127-137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37-138页
    个人简历第137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37页
    研究成果第137-138页
致谢第138页

论文共1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转型期中国社会治安治理问题研究
下一篇:拟人机器人手臂鲁棒非线性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