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公安工作论文--治安工作论文

转型期中国社会治安治理问题研究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20-54页
    第一节 选题缘起及意义第20-24页
        一 选题缘起第20-22页
        二 研究意义第22-24页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4-36页
        一 国外研究现状第24-32页
        二 国内研究现状第32-35页
        三 研究现状评价第35-36页
    第三节 理论工具和研究方法第36-46页
        一 理论工具第36-45页
        二 研究方法第45-46页
    第四节 核心概念与结构框架第46-54页
        一 核心概念第46-52页
        二 结构框架第52-54页
第二章 转型期中国社会治安治理发展历程与基本特点第54-82页
    第一节 社会转型对社会治安治理的挑战第54-67页
        一 社会结构的裂变第55-60页
        二 社会风气的失范第60-61页
        三 社会心理的失衡第61-63页
        四 社会矛盾的激化第63-64页
        五 社会文化的冲突第64-65页
        六 社会控制的弱化第65-67页
    第二节 转型期中国社会治安治理的发展阶段第67-74页
        一 传统治理模式瓦解破碎时期(1978年一1991年)第67-69页
        二 混合治理模式探索运行时期(1992年-2001年)第69-71页
        三 现代化治理模式初步建立时期(2002年至今)第71-74页
    第三节 转型期中国社会治安治理的基本特点第74-82页
        一 政治格局变迁所带来的治理方式法治化第74-76页
        二 经济体制变迁所带来的治理理念服务化第76-78页
        三 文化体制变迁所带来的执法手段谦抑化第78-80页
        四 社会结构变迁所带来的防控格局立体化第80-82页
第三章 转型期中国社会治安的基本状况第82-115页
    第一节 传统社会治安问题持续多发第82-92页
        一 刑事犯罪发案屡创新高第82-88页
        二 治安案件发案居高不下第88-89页
        三 矛盾纠纷事件量多面广第89-92页
    第二节 新型治安问题不断增多第92-99页
        一 暴力恐怖犯罪影响深重第92-93页
        二 金融领域犯罪形态多样第93-95页
        三 互联网犯罪日益增多第95-98页
        四 新兴业态安全风险加大第98-99页
    第三节 社会缺乏安全认同第99-115页
        一 社会公众调查问卷情况第99-105页
        二 公安民警调查问卷情况第105-115页
第四章 转型期中国社会治安的治理困境第115-140页
    第一节 治理主体层面的困境第115-124页
        一 公安机关不堪重负第115-119页
        二 部门治理缺乏合作第119-122页
        三 多元主体合作治理结构尚未形成第122-124页
    第二节 认知层面的困境第124-131页
        一 社会管理缺乏整体思考第125-126页
        二 公平公正法治精神欠缺第126-128页
        三 主动改革创新意识不足第128-131页
    第三节 体制机制层面的困境第131-140页
        一 政策供给碎片化第131-133页
        二 职能划分碎片化第133-134页
        三 资源配置碎片化第134-137页
        四 利益关系碎片化第137-140页
第五章 国外社会治安治理的成功范例第140-164页
    第一节 欧洲国家社会治安治理成功范例第140-147页
        一 英国经验第140-143页
        二 法国经验第143-145页
        三 瑞典经验第145-147页
    第二节 美洲国家社会治安治理成功范例第147-155页
        一 美国经验第147-152页
        二 加拿大经验第152-155页
    第三节 亚洲国家社会治安治理成功范例第155-159页
        一 日本经验第155-156页
        二 新加坡经验第156-159页
    第四节 国外社会治安治理实践经验对我国的启示第159-164页
        一 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缓解社会矛盾的减震器第159-160页
        二 畅通的利益表达渠道是防止矛盾淤积的重要保证第160-161页
        三 公平、开放的社会结构是确保社会治安稳定的结构性支撑第161页
        四 强化居民与社区的联系纽带是完善社会控制的重要手段第161-162页
        五 推进警务机制改革是提升社会治安治理能力的内在要求第162-164页
第六章 我国社会治安治理创新的路径选择第164-193页
    第一节 树立社会治安治理的科学理念第164-169页
        一 坚持以人为本第164-165页
        二 维护公平正义第165-166页
        三 强化法治意识第166-167页
        四 增进协作整合第167-169页
    第二节 完善社会治安治理的组织体系第169-174页
        一 加强党的领导第169-170页
        二 落实政府主导第170-172页
        三 扩大公众参与第172-173页
        四 增强社会协同第173-174页
    第三节 优化社会治安治理的生态环境第174-180页
        一 弘扬先进文化第174-175页
        二 推进法治建设第175-176页
        三 加强网络治理第176-177页
        四 提升公共服务第177-180页
    第四节 突出社会治安治理的关键环节第180-187页
        一 构建防控体系第180-181页
        二 推进信息共享第181-183页
        三 强化基层治理第183-185页
        四 优化警务机制第185-187页
    第五节 健全社会治安治理的支撑体系第187-193页
        一 增加财政投入第187-189页
        二 完善预警机制第189-190页
        三 推进平安建设第190-192页
        四 改进绩效评估第192-193页
结语第193-195页
参考文献第195-208页
附录第208-213页
    社会治安治理对群众调查问卷第208-210页
    社会治安治理对民警调查问卷第210-213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213-214页
致谢第214页

论文共21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变形分解的平面结构振型识别与概念设计
下一篇:基于模式识别的自动化生产过程质量智能诊断研究